软性新闻

黑盒子:飞行员的爱与恨!

【大纪元2月27日报导】(据中广新闻彭群弼报导)为了解开飞航事故的原因,早在1950年代,民航机就已经开始安装可以记录飞航资讯的黑盒子,但是记录驾驶员对话的座舱通话记录器,却拖了十年才安装,飞行员的反对是主要原因!911恐怖攻击之后,在驾驶舱安装录影设备也多次被提出,但仍然遭到飞行员以“隐私遭到侵犯”为理由拒绝。多年来,黑盒子一直是所有飞航事故调查的最重要关键,并且提供改善飞安的重要参考。飞行员与黑盒子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爱恨交错!

飞航专家表示:1953年,第一代纪录飞航资料的“黑盒子”FDR,可以记录五种不同的飞航资料,以当时的科技水准,要透过录音方式,记录驾驶舱内的动态及对话,一点都不困难,但是一直到十年之后,美国政府才强制要求安装,主要原因是飞行员反弹!认为隐私遭到侵犯。时至今日,除了A330/340需要从外部启动之外,所有的民航机驾驶舱,都安装有消音的按钮,在特定状况下,飞行员可以将资料一次抹去!

四十年之后,美国发生了911恐怖攻击事件,劫机客闯入驾驶舱,因此外界普遍认为:应该加装驾驶舱录影设备,至今仍在研究中,反对的,当然还是飞行员团体。

去年国内先后发生了三起飞行员将座舱通话记录内容消音的事件,充分显示了飞行员与黑盒子之间的爱恨交错的情绪。因为,黑盒子可以提供飞航事故调查的第一手资料,找出对策,减少重蹈覆辙,但同样也可能暴露了飞行员的个人谈话。

根据国际民航组织的规范,座舱通话内容的抄件,不得作为处分或追诉的依据,但是,长久以来,航空公司私下利用飞航记录的资料,做为人员考核,甚至升迁的依据,时有所闻。座舱通话内容似乎一直是飞行员挥不去的阴影,

尤有甚者,国内外航空业者,对于飞行员操作训练日趋严格,大量使用科技装备,监控飞行途中一举一动,甚至利用卫星传输资料,飞行员可能还没有到达目的地,可能就得准备挨骂!

飞安专家表示:除非立法保障CVR语音通话内容,不会成为公司奖惩的依据,否则对于飞行员而言,“偷偷消音”的举动恐怕还是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