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1+1

冠状动脉疾病的续发性预防

【大纪元3月21日讯】 近年来,台湾十大死因中,心脏血管疾病一直高居第二位,其中冠状动脉疾病(CAD)又高居心血管疾病的第三位,仅次于高血压及脑中风。

冠状动脉疾病是因冠状动脉无法供应心肌新陈代谢所需足够的血量,而发生心肌缺氧或梗塞坏死的疾病。由于社会型态的改变,人们生活及饮食习惯改变,冠状动脉疾病已成为国内普遍的慢性疾病。

冠状动脉疾病形成,有以下危险因数:

1.年龄与性别: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性罹患率一般高于女性,但女性在停经后亦会显着升高,与男性相当。

2.家族史:父母患有冠状动脉疾病史者,其子女发生之概率较一般人高。

3.种族:白种人高于其他种族。

4.抽烟。

5.胆固醇。

6.高血压。

7.糖尿病。

8.肥胖。

9.缺乏运动。

10.过大的职场压力:常为公司主要干部或身心过劳者。

发生后常造成重大社会新闻,让人惋惜良久。

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具有高的死亡率,即使幸存,也面临着再度梗塞和心因性死亡的危机。对于急性心肌梗塞采取积极处置的态度,是医界所认同的,但是对于梗塞后续发性的预防,却往往不受重视。大部分的医师都认同续发性预防的重要,然而调查显示,许许多多的病患仍未接受适当的续发性预防照护。提供冠状动脉病患者完善的续发性预防,将降低冠状动脉疾病再发的死亡率。长期使用抗血小板制剂,确实对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有降低后续并发死亡率的效果,减少心肌梗塞复发及血栓栓塞的并发症。

小剂量的Aspirin及其他抗血小板制剂皆有效。交感神经接受体阻断剂β-blocker,不论在心肌梗塞发生早期短时间的使用,或后期长期的使用,都可降低心肌梗塞的再发、猝死及总死亡的概率。β-blocker 降低了心博速率,血压及收缩力,也因而降低心肌的工作负荷及氧气的消耗,并且提高了心室颤动的阈值。血管升压素反转?抑制剂(ACE1)对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病患所发生的左心室功能不全及扩大,可有很大的帮助。大部分的临床试验显示降血脂治疗对整体死亡率都有降低的效果,并且能改善冠状动脉疾病的症状,甚至预防冠状动脉病患发生中风的机会。

非药物治疗方面,抽烟增加心脏血管疾病,并且也使心肌梗塞及死亡率加倍。若立即停止吸烟,其危险在三年后可快速下降,而与从不曾吸烟者相近。大部分心肌梗塞的病人是属于运动少,甚至不运动的族群。摄取过多的油脂,不喜欢吃蔬果,所以,除了戒烟外,积极的饮食脂肪限制,有氧运动,控制体重,紧张压力的舒解及生活型态的调整,都是很重要的。

本院健检中心的心脏健检,对冠状心脏疾病的初级及续发性预防皆有很大的助益,大家可善加使用。◇(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