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消息

商业周刊﹕大陆工资上涨外商头痛

【大纪元3月23日讯】(大纪元记者罗莎编译) 在这一期的商业周刊中针对中国工资上涨问题,提供了一篇分析及评论,提到中国劳工的短缺,已导致工资的上涨,而这个趋势,势必会对全球造成影响。

永进集团在数年前从事销售灯具及家俱给Wal-Mart (WMT ), Home Depot (HD ), Target (TGT )及 Pottery Barn的生意,有相当不错的利润。但最近该公司的获利率郤降到只有5%,是14年前的一半。因劳工的短缺,已迫使该公司不得不提高工资,随着成本的增加,也就影响了利润。光是去年一年的薪资即调涨了40%,目前平均一个月的薪资是160美元,但虽然薪资调高了,该公司仍然无法召募到足够的员工。

生产冷气压缩机的Emerson公司也面临到同样的问题,该公司部分工作的员工流动率每年高达20%。Emerson公司总经理David Warth表示,目前系透过交换员工及提高薪资的作法,来防止800名员工跳槽到Samsung, Siemens (SI ), Nokia (NOK )以及其他多国籍企业。

以前大家印象中有取之不尽廉价劳工的中国已不复存在了。从中国南方的纺织及玩具工厂到在上海北京的公司总部及研究实验室,目前他们所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找到以及拥有一批好员工。依据属深圳劳工研究集团的现代观察机构统计,一些属于较低技术层次的产业员工流动率高达50%。广东省表示,有250万个工作找不到员工,同样的,江苏、浙江以及山东省也都面临找不到合适员工的问题。北京社科院人口及劳工经济所副所长张炬威(音Zhang Juwei)即指出,以前大家都说中国有无限的劳动供给,现在应该修正为中国正面临有限的劳动供给。

相关报告指出,劳力短缺的情形首次出现在2004年末,当时许多公司认为仅是短期现象。现在同时出现了流动率及薪资成本提高的情形,才让许多跨国公司充分了解到中国的游戏规则正面临永久性的改变。固然薪资的上涨问题,可藉由生产力的提高方式,抵销所造成成本的增加问题,但毕竟生产力的提升是有一个限度,如果无法追上薪资的涨幅,则仍会迫使厂商调整价格。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薪资水准的拉近,已经加大了将所增加的成本转嫁到美国及其他市场消费者的压力。Citigroup (C )在今年二月份的报告中也提到,中国劳动成本的持续成长,即使是很缓慢的成长,仍然会对全球造成通货膨胀的压力。

厂商所面临的劳动力压力,不仅仅是数字的“量”的问题而已,还涉及到“质”的问题,也就是技能问题。虽然中国目前拥有8亿的劳动力,但真正能符合雇主要求水准的,就不是太多了。去年跨国公司员工流动率平均值是14%,2001年及2004年分别是8.3%及11.3%,流动率逐年提高。依据Hewitt Associates LLC人力资源顾问公司统计,薪资涨幅为8.4%。在中国的美国商会一月份报告显示,劳动成本的增加已经压缩到48%在中国设厂的美国制造商利润。

为了吸引劳工,许多企业除了调高薪资外,也加强相关员工福利措施,如:宿舍环境的提升以及用餐菜色的改善等。而Emerson更针对有小孩的员工引进弹性工作的作法,并提供员工免费旅游;此外,该公司也采取建构节约能源的办公处的作法,以降低营运成本的方式自行吸收薪资的上涨。

依据McKinsey顾问公司的统计,在财务、会计及工程方面能符合外国公司标准的只占应征者的10%。目前中国仅能提供跨国公司约5000名经理人,但预期未来的五年,经理的需求量将高达75,000名。为能培养更多经理人,许多公司是采取自行办理教育及训练的作法,如:Motorola即定期直接雇用学校毕业生,然后在Motorola学院中施以训练。在北京的Intel公司投资了13亿美元的晶圆组装、测试及研发厂,已训练出600,000位讲师,将投入未来人力的培养工作。

薪资的问题,已让美国公司开始重新思考厂房的设置地点,是否应移往中国内陆或甚至移到越南及印尼等较低成本的国家。事实上,最近这几年,GM、Honda、Motorola及Intel已经将部分制造或研发部门移往中国内陆。但随着赴内陆投资厂商的增加,中国内陆劳工短缺及薪资上涨的问题也已经开始产生。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