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要闻

人权笑话 中共入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首届47个成员名单出炉

【大纪元5月10日报导】联合国大会周二(5月9日)就新成立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席位举行选举。人权纪录受到批评的几个国家,包括古巴,中国,巴基斯坦,俄罗斯和沙乌地阿拉伯都被选入了新的由47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人权笑话

据BBC报道,由于被解散的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中包括苏丹和津巴布韦人权记录恶劣的国家,普遍被认为是一个笑话。成立一个新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是为了取代由于成员国本身人权纪录不佳的联合国人权委员会。

以美国为基地的人权组织人权观察曾经呼吁联合国成员国家不要将人权纪录不佳的中国,古巴,巴基斯坦,俄罗斯和沙乌地阿拉伯选入新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但该组织预期,由于这五个国家的政治实力,肯定会入选。

联合国观察秘书长纽尔忧虑,人权理事会必须要摆脱一切与人权委员会的关联。但入选国家中,仍有许多是人权不彰的国家。中国、古巴等进入人权理事会,可能会使声名扫地的人权委员会的精神继续影响理事会。

人权观察的一位发言人说,新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是否就可以改善人权工作依然有待观察并且是任重道远。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首届四十七个成员名单出炉

(中央社台北十日电)第六十届联合国大会九日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了新成立的人权理事会首届四十七个成员。根据联大有关决议,人权理事会席位按公平地域分配原则在联合国的五个地区组之间分配,联大每年改选三分之一左右的理事会成员。

据新华社报导,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四十七个当选成员名单如下:

非洲地区组十三席: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南非和突尼斯(任期均为一年)﹔迦纳、加蓬、马利和尚比亚(任期均为两年)﹔塞内加尔、模里西斯、吉布地、喀麦隆、奈及利亚(任期均为三年)。

亚洲地区组十三席:印度、印尼、菲律宾和巴林(任期均为一年)﹔巴基斯坦、日本、斯里兰卡和韩国(任期均为两年)﹔孟加拉、马来西亚、中国、约旦、沙乌地阿拉伯(任期均为三年)。

东欧地区组六席:波兰、捷克(任期均为一年)﹔罗马尼亚、乌克兰(任期均为两年)﹔亚塞拜然、俄罗斯(任期均为三年)。

拉美及加勒比地区组八席:阿根廷、厄瓜多尔(任期均为一年)﹔巴西、秘鲁、瓜地马拉(任期均为两年)﹔墨西哥、乌拉圭、古巴(任期均为三年)。

西欧及其他发达国家地区组七席:芬兰、荷兰(任期均为一年)﹔英国、法国(任期均为两年)﹔瑞士、德国、加拿大(任期均为三年)。

外电: 中共、联合国和人权

(大纪元记者冯静综合编译) 联合国5月9日进行表决,选出新人权理事会的会员,许多有恶劣人权纪录的国家仍然有候选资格, 华尔街日报评论和金融时报报导说,新理事会的组合方式将会产生一个像以前一样劣质的人权委员会, 这又是一次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糕的所谓联合国改革。

联合国支持者和批评家正在密切注视5月9日新人权理事会的竞选 ,古巴、中共和俄国似乎毫无疑问会赢取联合国新人权理事会的席位, 这让人怀疑﹕新理事会将如何保护人们免受压迫、酷刑和其它的人权虐待。

人权理事会是联合国乌龟速度改革的焦点,其成败或将测试安南秘书长改革的证言,安南是否能为这个机构输入新血。

位于纽约的《人权观察》主任若斯(Kenneth Roth)表示,各界密切注意这个新组织已使一些虐待人权者失去候选资格,譬如苏丹、津巴布韦、利比亚、叙利亚和尼泊尔,这是一个进步。

但同时, 许多已宣布有候选资格的国家也存在恶劣的人权纪录, 若斯先生认为古巴、俄国和中共有可能赢取新理事会的席位,他并质疑伊朗、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和阿塞拜疆(Azerbaijan)的候选资格。

一些有候选资格的民主国家虽然在自己国家有相对好的人权纪录,但很少支持其他地区的人权。若斯先生说,例如印度和南非。

美国不支持新理事会的架构,也不竞选一个席位,美国是最怀疑这个机构的国家。而一些欧洲国家对新理事会也存有怀疑。

华尔街日报评论说,这次新理事会的选举是联合国前人权委员会不良人权记录的延伸。多年来,声名狼藉的委员会总是对世界上的人权侵害视若无睹,那是因为在委员会成员中,古巴、津巴布韦和苏丹也在侵犯人权。

而且,北京正为9日新理事会的选举大力宣传以获得一个席位,北京继续拘留在互联网上和平表达观点的异议人士,驱逐即将饿死的、面临被自己国家判死刑的北韩难民, 以及阻止中国天主教徒公开表示他们对教皇的忠诚。

中共自1982以来就是前人权委员会的成员,这次又可能进入新理事会,得到为亚洲和中东国家预留的13个席位中的一个。美国本应该竞逐为西方民主国家预留的 7个席位中的一个,但美国决定以缺席的姿态抗议,彻底否认新人权理事会。

华尔街日报说,新人权理事会的怖局看来只是为产生一个完全像它前任一样劣质的所谓人权组织。假如北京被选为新人权理事会成员,从而有权审查世界上的虐待罪行, 这又是一次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糕的所谓联合国改革。

资料来源: 金融时报、 华尔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