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要闻

外电:反美成为“东方北约”的粘合剂

【大纪元6月24日讯】(大纪元记者田清综合编译报道)被媒体称为“东方北约”的上海合作组织(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年度会议上星期在上海召开。六个成员国包括中国,俄罗斯,哈萨克,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四个国家: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和蒙古也以观察员身份列席。阿富汗也有意加入,和上海合作组织保持着联系。

极具争议性的伊朗总统内贾德以观察员身份拜会了上海高峰会,并且表达伊朗希望加入的意愿。他的出现引发上海合作组织可能提供伊朗外交生命线,并且妨碍各方说服伊朗放弃核武计划的努力。

金融时报:反美激励“东方北约”

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在中亚执行公开反美政策的重要多边工具,这在美国官员之间已是既定的事实。

上海合作组织发源于1996年成立的上海五强(Shanghai Five)。在2001年演变为上海合作组织。一般认为,它产生的目的是为了抗衡美国在这个地区的影响力。这也是为什么这个组织经常被认为是“反西方”,“反 北约”和“反美”的。

这个组织明显突出了中国在中亚日渐扩张的影响力,并且对美国采取更对抗的态度。美国保守派的智库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俄罗斯与欧亚专家科罕(Ariel Cohen)表示:“上海合作组织成为与美国竞争的全球强权关注的焦点。”

类似这样的评论出现在西方媒体上还有更主要的原因,就是上海合作组织领袖们毫不掩饰的讲话,比如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Islam Karimov)在到达上海时说:“近年来发生的事件已经说明谁是该地区的真朋友,谁是假朋友。我们决心反制强加西方民主和民权观点给我们国家的所有企图。”

中共进军国际事务的跳板

上海合作组织也成为中共进军国际事务的跳板。该组织严格执行不干涉其他国家政事,不比较人权情况的政策。高峰会的最后声明包括了中国化用语,例如强调不只要打击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也要打击分裂主义──北京使用这个词意指在台湾倾向独立的政治人物,不过也意指中国西部回教少数民族的成员。

虽然国际上对这个组织的兴趣激增,但是部分分析家认为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力被严重高估。澳洲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的中亚专家诺詹诺夫(Kirill Nourzhanov)认为,这个组织到目前为止只不过比高层领导人在一起照照相稍微好一点。它只有一个很小的秘书处而没有实质功能的主体。

不过上海合作组织对北京来说却是重要的。它是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国际组织,也是北京第一次加入集体安全计划的会员,所以北京不会允许它失败。因此,第五届高峰会不只是自我庆祝与反美主义的机会,也是重新评估北京中亚政策的机会。

准军事联盟?

尽管北京与俄罗斯都表示,上海合作组织不是军事联盟,也不等同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不过到目前为止的证据显示,从2001年起上海合作组织正在往相反方向发展。北京和俄罗斯在上海合作组织的主办之下,不论是与中亚国家或其他国家已经进行了更多的军事演习。

詹姆斯敦基金会:中南海在中亚的政策矛盾

这次高峰会也透露了该组织引人关注的动态与中南海在中亚的政策矛盾。

一方面北京在中亚与美国对立的幕后原因之一是策略性考量:担心被策略性包围。美国在该区的军事基地成为华盛顿可能进行策略包围的来源。不用怀疑,上海合作组织是提供北京与中亚展开全面关系的平台,也是驱逐美国在该区存在的机制。

但是,另一方面中南海的考量又时时受到中俄竞争的牵制。北京和俄罗斯在中亚是能源对手,俄罗斯努力垄断中亚的出口,这限制了北京与这些国家的双边往来的能力。北京也在这些国家投入了很多的铁路和公路运输的基础建设计划,这使北京成为俄罗斯的贸易对手。

因此,莫斯科与北京双双利用上海合作组织做表面功夫,不过背后互相竞争与会员国的双边贸易。

引起美国严重关注

德国每日镜报(Der Tagesspiegel)说,美国已越来意识到上海合作组织对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北约的潜在危险。

华尔街日报则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正在传播集权的根子,具有“潜在危险”。 西方自由国家应该开始注意哪些它们曾忽视的地区。

美国将不会高兴看到一个强大的地区性组织的存在。美国可能会设法加剧中俄的竞争,然后从中获利。

只要美国政府认为上海合作组织具有潜在的危险,人们可以假定这个地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资料来源:金融时报;詹姆斯敦基金会;俄国《真理报》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