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好评

田晓明:无所依赖何以抗灾

【大纪元8月15日讯】古代人对于自然灾害的态度跟现代人是不一样的,网友沣镐遗老为我们描述了古代皇帝是如何对待自然灾害的。

“比如皇帝,他们敬畏天地,故而要到天坛祭天,到地坛祭地。如果哪个地方发生了如地震、水旱这样大的自然灾害,他们会认为这是天地对他们的警告,于是也检讨自己,也发‘罪己诏’,从而对无限的皇权有所约束。”

皇帝们对于自然灾害为什么会产生那样的反应呢?汉朝的董仲舒对此有更详细的解释: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汉书》:《董仲舒传》)

在现代人看来,古代的皇帝是比较愚昧的,自然灾害发生了,这是自然现象,跟人世间的变故没什么关系,自然灾害不是上天对做错事的皇帝的警告。现代人会运用相关的科学知识来跟你讲解自然灾害是如何发生的。这样一来,现在的国家领导人就不会像古代的皇帝那样,在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表现得诚惶诚恐,一个劲地检讨自己。

如果我们相信科学,我们就会觉得皇帝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表演是很可笑的,然而皇帝的这番表演并不是毫无价值。如果皇帝相信自然灾害乃是上天对自己的过错的谴责和警告,那么灾害就会给他提供一次反省的机会,促使他对待政事更加勤勉、负责。人都有懈怠的时候,偶尔让皇帝遇到一个令人吃惊的事情,从而变得勤勉、负责,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人也有私欲膨胀的时候,在这个时候让他遇到自然灾害这样的事情,使其变得小心、谨慎,这对于社会不无益处。在集权体制中,能约束皇帝权力的力量并不是很大,如果皇帝对上天再没什么敬畏,那皇帝可就真成了无法无天的人了。

中国人是一个很奇怪的群体,有时候他们表现得比较传统,有的时候就显得很现代,在敬畏上天这个事情上,中国人表现得非常现代,在现代的词典里我们可以发现“人定胜天”、“与天斗其乐无穷”之类的词汇。这与西方物质文明的传播有一些关系,现在中国人总愿意沾点洋气,就像有人评论得那样,中国人正在努力地变得不土。西方的物质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没遇到太大的阻力,西方精神文明的传播则是阻力重重。宪政、法治等精神层面的西方文明无法被引进中国,传统的敬天观念又被中国人迅速抛弃,因此目前就是缺乏约束权力的器物。

现在,官方对于自然灾害的态度并不是非常严肃的,一个灾难发生以后,新闻人总是用很大的篇幅来报道某个官员是如何指导救援行动,如何慰问灾民。这样的新闻行为曾遭到过新闻受众的广泛批评,人们怀疑新闻媒体是在趁机美化政府。

官方对于自然灾害发生以后的信息披露的态度也不严肃。8月10日,“桑美”台风登陆浙江、福建,新闻媒体报道,在这场风灾中,浙江、福建两省因灾死亡104人、失踪190人。来自民间的消息却说,“福鼎沙程港与龙安合计已捞500多具尸体,还有许多人下落不明、生死未卜,共约1,000多人。”官方和民间提到的死亡人数都是8月13日以前统计出来的。新闻媒体是不是瞒报了死亡人数我们无法确定,但是我们有理由对新闻媒体公布的死亡人数保持怀疑。中共建政以来,封锁自然灾害发生的消息是官方的习惯,唐山地震中的死亡人数是在地震发生三年之后才公布的。不久前提交到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的《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规定,新闻媒体违反规定擅自发布有关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情况和事态发展的信息或者报导虚假情况,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所在地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地方官员习惯于报喜不报忧,在突发事件发生以后,寄希望于地方官员及时、准确地反映情况是比较冒险的,不让新闻媒体在地方政府之前报道突发事件的情况并不是明智之举。《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中的新规定可能会使公众更难以知道一些事情的真相。

现代人和古代人对于自然灾害的态度截然相反,古代人是诚惶诚恐的,至少在理论上哲人们告戒统治者应该这样做;现代人则是漫不经心的;再加上目前中国法治欠缺,所以当政者对于自然灾害的态度总让人放心不下。8月10日,“桑美”台风登陆浙江、福建,其强度为50年来所未见。前不久,强度比“桑美”稍微小一些的台风袭击了广东、广西一带。在重庆、四川,一场干旱正威胁着当地人的生存。自然灾害越来越多似乎成了必然的趋势,未来还会发生什么情况?

(民主论坛)(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