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要闻

唯有解决引发冲突根源 黎巴嫩才能复苏

【大纪元8月2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钟行宪台北特稿)国际特赦组织指控以色列攻击黎巴嫩民用基本设施的作法是战争犯罪,同时呼吁联合国调查以色列与真主党是否已违反人道法。

在此同时,黎巴嫩经济专家认为,唯有找出彻底解决引发此一冲突根源的办法,黎巴嫩才有复苏的希望。

国际特赦组织副秘书长季尔莫指出,以色列攻击黎巴嫩住家、桥梁、道路以及自来水和燃料厂的方式、范围和规模,显示它宣称那是“间接损害”的说法“不可信”。

国际特赦组织二十二日发表报告,详细叙述“以色列部队大肆摧毁整个平民社区和村庄”、攻击“没有明显战略价值地区的”桥梁,同时表示以色列攻击超级市场、抽水站和自来水处理厂,也许已违反禁止攻击主要民生设施的人道法规定。

以色列政府发言人芮格夫强调,以色列在此次战争中的行动“符合公认的冲突期间行为规范和相关的国际法”。他说,黎巴嫩的基本设施“只有在被真主党利用时才成为攻击目标,这也符合战争规则”。

但是季尔莫表示,以色列宣称攻击基本设施是合法的说法“明显错误”。他说:“我们在报告中认定的许多违法情事都是战争犯罪,其中包括不分青红皂白与不成比例的攻击。”

国际特赦组织指出,它会另行调查真主党对以色列的攻击。

根据以色列与黎巴嫩政府的统计资料,在以色列报复真主党俘虏两名士兵掀起三十四天的战火中,黎巴嫩有一千一百零九名平民、二十八名官兵(在军营中)和五百三十多名真主党人丧生。但是真主党与什叶派民兵团体艾玛尔表示,只有五十五名战士阵亡。

以色列方面也有一百十六名官兵和四十三名平民丧生、六百九十人受伤、将近五十万人流离失所。黎巴嫩则有三千六百九十七人受伤,九十一万五千多人(约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流离失所。

以色列北部有包括住宅和工厂的三百多栋建筑损毁,黎巴嫩遭到损毁的有六千九百幢洋房和公寓、九百家工厂、市场、农场和其他商业建筑、二十九座机场、港口、自来水和下水道处理厂、水库和发电厂、二十三个加油站、以及长达六百公里的道路。

此外,以色列北部百分之七十的商家在冲突期间关门,观光损失约有两亿三千万美元,包括军方支出与国内生产毛额损失的战争总成本高达四十八亿美元,直接与间接损害也有十一亿美元。

黎巴嫩发展及重建委员会主席夏拉克上周曾说,以色列长达一个月的轰炸行动,至少造成黎巴嫩三十五亿美元的直接物质损失。

黎巴嫩产业协会代理会长毕斯里估计,受损最严重的是乳品、水泥、玻璃和预铸屋工厂,整个产业部门受到的直接损失达两亿美元。他说,由于以色列海上封锁而关厂,“我们每天还要损失三千万美元”。

黎巴嫩当局估计,修复与重建建筑物和基本设施将需要四十亿美元,大部分已毁的观光业损失达二十五亿美元,初步清理以色列炸毁一座发电厂的贮油糟造成的环境污染要花六千四百万美元。

联合国开发组织二十二日指出,以色列对真主党发动的一个月攻势,已使黎巴嫩在内战结束后十五年的经济与社会复苏完全付诸流水。

开发组织发言人法伯估计,黎巴嫩在这场冲突中遭到的经济总损失“至少高达一百五十亿美元”。

黎巴嫩经济专家表示,黎巴嫩现在面临重建与自经济破坏中复苏的艰钜任务。波斯湾盟邦承诺提供至少八亿美元协助重建虽使黎巴嫩人希望大增,但是高失业率和民间企业几已瓦解等问题,可能影响经济复苏。

经济专家哈姆丹说,自一九九零年历时十五年的内战结束以来,黎巴嫩的公共债务已急剧增至三百八十八亿美元,高达国内生产毛额的百分之一百七十。

哈姆丹表示,由于许多企业,尤其是贝鲁特南区的企业都已全毁,失业率可能很快会攀升到百分之二十,加上百分之十到十五流离失所的南部居民无法在近期内重返家园,失业问题会雪上加霜。

除了大约七亿美元的税收损失和两亿美元的外销损失,估计黎巴嫩也失去吸引大约二十亿美元外国直接投资的机会。

经济学家苏艾德认为,彻底解决引发战火的根源,将会确保黎巴嫩居民、投资人和观光客将最近的冲突视为短暂现象。再加上沙乌地阿拉伯提供黎巴嫩中央银行的十亿美元融资,重建将足以让黎巴嫩收入恢复正常、甚至可能增加。

苏艾德指出,若不找出解决问题症结的可行办法,已经受创多次的居民、投资人和观光客也许会开始认为一连串的战争和侵略是个长期趋势,黎巴嫩将永无复苏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