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休闲

精彩回顾﹕著名作家张戎法拉盛图书馆演讲

【大纪元9月10日讯】7月8日下午,《毛,不为人知的故事》作者张戎女士应邀在法拉盛图书馆演讲,与读者交流有关这部作品的见解。该书中文版原定今年5月出版,后因部分内容争议使出版计划搁浅。然而,作者在书中对诸多历史问题的独到结论,包括外界对这些观点的质疑,引起目前人们对作品及其作者的浓厚兴趣。当天法拉盛图书馆演讲厅出现爆满场面,门卫在张戎演讲开始后不得不贴出中、英文标志牌谢绝晚到者入场。

连接收听 下载mp3


张戎演讲的前半部分为对书中那些毛的“不为人知”的故事的回顾,包括作者夫妇经过12年收集证据和研究得出的毛在长征、遵义会议、西安事变、抗战、对苏签订卖国密约、韩战、大跃进等历史事件中的作为和意图,以及毛自我个性中特点。作者强调,在得到这些结论过程中,他们在书中引用的史料皆有确凿出处,对有关人物的采访有完整的录音,做到了每一处都言之有据。

其中与西方主流史家观点存在显着差异之处是毛对农民的真实态度。张戎通过很多资料的研究发现,毛其实根本不关心工农的疾苦,他有很多“农民易于致富,并不苦”等言论,并非像西方史学界所认为的是农民起义领袖。毛也是不择手段的人,他一直的所作所为就是保存实力,等待苏军攻入中国为其取得政权铺路,没有任何国家、民族的原则。

另外,毛真实的意识形态趋向也极不为人知。张戎认为,共产专制是最适合毛这种善于权术者达到统治欲的制度,因为在其中通过控制高层少数人就能统治全民,但即便那样这种意识形态对他来讲也仅仅是个工具而已。晚年,毛为自己多年发展军备的努力却未能成为世界霸主而深感失意,对那些失败的“英雄”颇有惺惺相惜之意,这些人中他最尊重者竟然是“帝国主义者”尼克松和过去的老对手蒋中正。临死前,毛特意用专机把被迫下台的尼克松接往北京告别,并把他女儿当作自己亲人,而对任何共产国家领袖的子女却从来没有那样过。

很多听众期待的是张戎在演讲后半部分回答他们递上的问题。有听众询问中文版何时出版,并希望她和家人注意安全。张戎回答,中文版将很快与读者见面,此外该书还将被译成27种文字,并表示“你们的关心和赞扬就是对我最大的保护”。

国民党美东支部常委张学海在征得演讲人同意后到台前代表黄埔校友质问张戎有关书中被称为“红色代理人”胡宗南的问题:胡何时加入中共?何人介绍?为共党作过什么?

张戎解释,“红色代理人”很可能从黄埔时期开始,中共在这所苏俄一手创办的军校内安插了数目众多的代理人,其中和胡宗南关系甚密的卫队长胡公勉(音)就是中共承认的卧底,在驻防西北期间胡宗南还亲自派胡公勉去过陕北与中共联络。胡宗南在国民党进攻延安期间,损失的所有军力都是遭到埋伏,一次还亲自下令解除毛就要遇到的危险。过去认为原因是胡宗南的机要秘书是共谍,但间谍所做的仅能窃取情报,却无法掌控战场上的千变万化使之有利于共方,所以称胡宗南为“红色代理人”是合理的推论。

张戎在回答问题时表示,如把毛当作中国的末代皇帝的确是委屈了那些皇帝,因为中国文化中皇帝的第一要务就是爱民,而毛的做法让所有暴君都望尘莫及,更何况中国历史上还有这么多的明君。在研究中发现毛在“大跃进”中在各个省份计划需要死多少人来建多少水利,强行大量出口食品来换取军事工业设备和制造核弹而导致人民饿殍遍野等事实后,作者把她震惊的情绪写入了书中,但其中个人成分也只有自己的分析,没有半点对史料的夸张和缩减,所以作品不是小说,而是建立在史实上的真实之作。

对于西方历史学者史景迁等人的批评,张戎认为很多西方所谓的“中国通”实际上是“中国不通”,而且他们也不愿否定自己的学术地位。除了引用《卫报》等媒体书评对该书的正面评价,张戎也对自己的作品感到欣慰,认为这部作品的真实性会随着时间被证实,对自己所有的努力能做到问心无愧。

演讲中,听众席上不时对精彩之处爆以热烈掌声。很多听众反馈,除了演讲内容外,还特别佩服张戎回答问题时的镇定自若。还有听众表示,从张戎所谈的了解了很多历史真相,来听这场演讲不虚此行。(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