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无米乐主角黄崑滨夺全国稻米品质竞赛冠军米

【大纪元9月1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旭昇台北县十八日电)您看过纪录片“无米乐”吗?这部影片纪录了台南县后壁乡农民的生活,与对工作的坚持,与恬然自得的生活。片中主角之一的黄崑滨所种植的益全香米(台农七十一号)十八日夺下第四届全国稻米品质竞赛的冠军米。不过,他也感慨,现在台湾种稻没有前途,不会希望孩子继承衣钵。

获得今年冠军米“稻米达人”的黄崑滨在名次揭晓后,很高兴的与后壁乡农会的同仁合影,也感谢农会的辅导。他说,种出冠军米并没有什么诀窍,只有爱心与耐心的照顾,可说是“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

黄崑滨有两甲面积的稻田,这样靠天吃饭的行业,今年面对南部雨水不足、病虫害增加,照顾的人力吃紧与辛苦尤其明显。

但是,这次台湾南部的米可以在全国稻米竞赛中异军突起,也不是凭空掉下来。行政院农委会农粮署科长刘安妮分析,前十名有四名属于南部地区的农会种的米,可见当地农民的观念已经改变,使用有机肥减少速效的化学肥。

前三届的冠军米都来自于东部地区,这次南部地区稻米拔头筹,刘安妮说,“只要愿意就可以改变。”显示当地农民在观念上以及管理已经提升。

当然,要种出冠军米,也要有好的品种。黄崑滨种的“台农七十一号”又称为“益全香米”,榖粒很大、米粒短圆饱满、外观晶营剔透、米饭黏弹性佳、耐寒性好、对稻热病、以及病虫害有持久的抗病性。

之所以会称为香米,主要是由于米粒具有淡淡的香味,而且煮出来的白米饭闻起来会香香的。总评审台中区农业改良场许志圣指出,在外观上,参赛的三十五位农友的米,分数差距不大,但是在食味口感上,台农七十一号煮出来的饭,充满芋头的香味,终于打败历年冠军的台(禾更)九号,脱颖而出。

台农七十一号是台湾土生土长的“益全香米”,也是米商口中的“台湾国宝”。台农七十一号,是台四号与日系绢光米结合育种,由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农业试验所研究员郭益全博士及其所领导的团队,历时九年改良而成。

公元两千年,郭益全博士却在成果发表之前因劳累过度与世长辞,农委会将此米订名为“益全香米”,纪念这位替台湾奉献毕生心力的郭益全。

“无米乐”纪录了台湾的大米仓之一,台南县后壁乡四位老稻农与一头老牛的劳动与生活,片中的主角平均年龄超过七十岁,即使主角之一的“稻米达人”黄崑滨种的冠军米,有显赫身世,也夺下冠军米头衔,不过,他说,目前只能与老伴一起耕种到没有体力为止,不会让孩子继承衣钵。“如果没有保价收购,根本种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