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日据电影资料沈睡60年 台史博馆修复展示 

【大纪元9月27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慧敏台北二十七日电)一批沉睡近六十年的日据时代硝酸片老电影,包含35mm、16mm的黑白电影,以及准演执照等,经过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筹备处的整理修复,在今天重见天日。文建会与台史博馆期盼这批珍贵资料,可以修补日治时代的记忆,唤醒大家对这块土地的关怀,深入了解文化资产维护保存的意义。

台史博馆今天在文建会展示部分已修复的电影资料,民众可在史博馆筹备处网站浏览(http://www.thm.gov.tw)。

台湾沦为日治的时间点,巧遇在电影诞生的一个月后。进入二十世纪第二年,日人开始放映并记录台湾的动态影像后,台湾的视觉历史从此由统治的日人所定调。

二零零四年间,文建会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搜藏一批日本时代硝酸片老电影及准演执照,其中包含一百六十八卷35mm、16mm的黑白电影及一百三十五件准演执照等。这此批得来不易且极为珍贵的影片,因原先保存环境不佳以致影片损毁严重,而且多数都有齿孔破损现象。在未经修复与数位化时,都只能从胶卷的盒子标题,或从状况较好的胶卷,拉出一小段片头来猜测影片主题。

不同于一般影音数位典藏的是,硝酸片是易燃片,若超过摄氏四十度即可能化为灰烬,保存上有危险,因此必须尽速修复并且复制,以确保珍贵历史资料的长久保存以及后续的数位典藏。因此,筹备处即委托国立台南艺术大学进行修复与数位典藏。

至于准演执照一百三十五件纸本的重制,当年台湾总督府也有类似今天的电检制度,当影片通过电检后就发给“准演执照”,上面记载影片的摄制单位、演职员表、故事大纲、甚至是影片的字幕与脚本等,也是一项重要的史料。在影片佚失或画面毁损时都能据此考证、重建影片原貌。工作人员以120底片翻拍与电子档两种方式重制准演执照,确保永久保存。

台史博馆说,令人兴奋的是,工作人员从锈蚀片盒取出高龄七十岁,发霉与断裂的胶卷,手工逐格修复、拷贝再制,进而看见七十年前的台湾景像与台湾人民生活,台北街景、台南古迹建筑、台湾最早的百货公司、层峦叠嶂的玉山山脉、阿里山的樱花等,一幕幕历史影像显影在萤幕前,不仅参与修复同学振奋,参访的各界人士与学者,莫不赞叹影音再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