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赖氏节孝坊 苗栗唯一牌坊类三级古迹

【大纪元9月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张静茹苗栗八日电)牌坊就像街头巷尾的门,人们可以轻易穿过、瞻仰,甚至触摸它。平易近人的牌坊,不但成为地标,也是纪念性建筑﹔牌坊歌颂的人与事,具历史价值。苗栗市三级古迹赖氏节孝坊历经两次迁移几乎毁坏,二000年重修让后人重见牌坊风貌。

苗栗市赖氏节孝坊表旌的主角赖四娘,生于西元一八零六年(清嘉庆十一年),卒于西元一八八八年(清光绪十四年),享年八十三岁。赖四娘幼年指腹给新竹县举人刘献廷长子刘金锡为妻,但在十四岁时丈夫过逝,她就矢志守寡、守节尽孝。

刘金锡的弟弟举人刘金壁,感佩赖氏孝节,将长子过继给赖氏为嗣,延续兄长香火,赖氏抚育犹如亲生。地方呈报清廷旌表赖氏节孝,光绪九年(西元一八八三年)颁准立坊,当时赖氏七十八岁﹔台北府知府陈星聚在赖氏节孝坊中柱所题楹联“十四龄节义守闺门,无惭一家忠义;七八载孝名传史册,增色两代功名”。

其中“两代功名”指的是赖氏的公公刘献廷(西元一八三四年,清道光十四年)、小叔刘金壁(西元一八三九年,清道光十九年)先后中举人,地方敬称“双举人”。

赖氏节孝坊最初立在苗栗市文昌祠右侧,但一九零九年(清宣统元年)因道路开辟迁往苗栗市天云庙边,一九七九年天云庙扩建,又再次迁往猫狸山公园(福星山公园)现址。一九八五年八月十九日,内政部公告赖氏节孝坊为台闽地区的三级古迹。

赖氏节孝坊列入古迹前,历经两度迁移,部分构件因此遗失或断裂破损﹔加上长年的风化作用,花板浮雕图案也模糊难辨,地基龟裂,栏杆柱、石狮也受到不同程度破坏。一九九二年县府委托完成修护调查研究,民二000年动工修复,二00三年底完工,斥资四百三十八万多元,终于让苗栗县唯一牌坊类古迹重现昔日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