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活动

日本学生家长言及“妒忌心”

【大纪元1月25日讯】(大纪元记者吴丽丽东京摄影、报导)东京都某区立小学校的“道德教学地区公开讲座”于2007年1月19日在全校各年级、各班同时进行。其内容包括〈1〉家长可参观的公开授课。〈2〉家长和老师共同参加的座谈会。

座谈会在校图书室进行。该校担当道德主任的老师以“目前在道德教育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为议题,提请到会者共同交流当日“关于道德的价值”方面的授课内容之感想。首先,各学年老师代表就各学年不同的,如“友情、勇气、正义、亲切、善良”教学内容发表了学生们不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一位四年级的家长也表达了其对四年级“友情”教学内容的不同见解,获得了大家的掌声。

课文中描写的同学们相互之间的隔阂、矛盾形成的起因是其同学之间考试成绩的优劣变化、其背后煽动性的言语、而导致被伤害同学的“孤独、忧郁”以及诸如此类的表现出来的“友情”丢失后的隔阂状态。

这位家长希望老师课堂上引领学生们,掌握课文中的学生是因为心里有“妒忌心”而造成的同学之间失去“友情”的状态。矛盾的关键并不在于“成绩的优劣”、“言语的煽动”而是那颗“妒忌心”的指使。

同时她亦提醒到:对“友情”理解的角度是否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即是出于自身的角度来理解的,还是出于对方的角度来理解的。

她亦建议:造成失去“友情”的真正原因是不能用好孩子和坏孩子这种概念来简单定义。

该讲座活动是自1998年东京都教育委员会发起,为培养儿童们丰富的心灵,充实中、小学的道德教育的内容,筹划家庭、学校、地域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教学方式。并于2000年以来、以“心的东京革命”为内容、广泛地向都民们〈包括中、小学在内〉推广的一项持续性的公开讲座活动。据统计2005年度包括5所都立、区立聋哑养护学校在内共有1,997所学校实施该项目。(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