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园地

管理者的修练──以“康柏电脑公司”案例解析(上)

降低成本与外包策略种下失败之因?

管理者在经营企业时感到最困难事就是在逆境中做决策,逆境做决策的困难是在于当下你能不能清楚地去做正确的事。因为一旦决策做得不好,可能公司就一毁到底,也可能短期变好长期更糟!

下面是国际知名电脑大厂康柏(COMPAQ)的真实案例,请读者一起来评判:当销售量下降时,采用降价来提高销售量成长的决策好不好?利用外包策略使成本降低而更有价格竞争力好不好?或是透过多重的销售管道,让销售量大幅增加?

1982年2月,三位来自德州仪器的经理康尼恩(Rod Canion),哈里斯(Jim Harris)和莫图(Bill Murto)联手创建了康柏电脑(COMPAQ)。当时三人的创业理念是希望能创造一种新型电脑,能与IBM相容的可携式电脑。后来设计出的行李式电脑(luggables)受到广大的回响,第一年的销售量就高达53,000台,于是康柏电脑就于1984年加入了个人电脑的战局。

康尼恩策略

:投入研发追求品质

正因如此,COMPAQ公司于80年代迅速崛起,而当时的背景是在1985年到1990年间,美国正值上一轮经济衰退期,1986年Intel公司推出 386晶片,当时COMPAQ在386晶片上花费钜资开发于个人电脑的应用,而个人电脑市场佼佼者IBM公司依旧保守的沉溺于经济衰退时期的收缩战略,因此COMPAQ以更快的处理器、更美观低价的电脑,让IBM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当时COMPAQ的CEO-康尼恩,以COMPAQ自行设计各种零元件、机器,并只使用最好的零元件作为经营理念。为此COMPAQ电脑大受好评,业绩不断上扬,但也有人批评COMPAQ变得越来越像IBM,因为机器价格越来越贵。

康尼恩在担任COMPAQ的CEO期间,创下了美国商业史上第一年销售额最高记录,到了1991年,COMPAQ的员工已超过1万人,并分布在全球65个国家。但在同一年,英岱尔(Intel)与IBM公司达成一项为期10年的微处理器协定,研制能用一块晶片代替许多电脑晶片,并且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处理器。随后激烈的竞争及经济衰退,为COMPAQ带来销售量及利润的下滑。COMPAQ的董事因不认同康尼恩以自行研发及高品质为经营理念,将他撤换改由埃克.费佛(Eckard Pfeiffer)担任CEO。

费佛策略

:外包压成本扩展多元通路

费佛上任后开始积极采取三项因应对策:一、大幅降价以便在价格上做直接的竞争,二、大量使用外包零件以降低成本获取较高的利润,三、扩展多重产销管道以增加销货额。

首先,费佛要将产品成本降低50%,他成功说服董事会在生产Presario时采取非常规的惯例,联合更多的策略伙伴。如打破完全依赖英岱尔的传统,大胆采用AMD的K5晶片。1996年,COMPAQ在电脑方面的收入跃居全球第五。费佛股东大会上表示要进一步扩大生产线,并率先刮起1000美元以下个人电脑的旋风。除此之外,为了要省去资产所带来的负担,也开始将大量的订单转包出去,并采取OEM方式,从原料采购、生产、到运送产品,这样的结果反映到 1997年的绩效,COMPAQ的个人电脑销售量达到950万台,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公司之一。费佛在玩惯了价格战之后,也在思考打破依靠代理商打天下的思维,30亿美元买入Tandem,同时,费佛也把锚头转向直销,希望能扩展各式各样的销售管道。

* * *

思考园地:

◆个案中COMPAQ针对市场竞争,采取了什么样的对策?

◆通常对策是为了解决问 题,请问您认为费佛的三大对策有效吗?

◆费佛的对策可能产生怎 样的后遗症,这后遗症又使COMPAQ问题变得 如何?◇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