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重振书画裱褙产业 产官学应扮更积极角色

【大纪元12月27日报导】书画裱褙产业系列专题之一(中央社记者黄自强、洪微雅台北二十七日电)书画裱褙艺术是具悠久历史艺文产业,但这项用以典藏书画的传统产业,却因缺乏产官学界及年轻人投入,面临人才凋零窘境,因此如何重新找回书画裱褙产业的春天,让有上千年历史的裱褙工法技术永久流传,产官学界应审慎重视并扮演更积极角色。

纸文物维护协会创会理事长黄金富表示,在中国重文史社会中,书画广泛受欣赏,但裱褙艺术被视为书画后的装帧工艺,不受文人世界重视,不仅少有文字记载,更少有学者探讨。

不过,裱褙虽属后装帧工艺,但攸关传统书画能否妥适保存。裱褙师傅功夫的高低,对书画的保存具有关键性作用,书画裱褙过程中所展现的精湛技术、门道,经常是裱褙师傅的独门之秘,也不轻易外传。

从事裱褙工作已十二年的张美秀回忆拜师学艺过程,说明每天练习的工时长达十几小时,反复枯燥乏味的工作,老师傅盼徒弟成材,责打不可避免,但当时学艺的动机除了希望拥有一技之长,最主要也是希望传承已流传上千年的文化资产。

裱褙工作者张胜浪指出,学习裱褙过程,必须整天窝在工作室内,没有娱乐,五年的学徒还只是学基本功,如同要上少林寺学功夫,先要学好挑水、蹲马步等基本功夫,因此开业才是真正磨练的开始。

换句话说,书画裱褙艺术深奥,坊间好坏层次差很远,既然关乎历史文物的流传,好的书画裱褙师傅不仅责任重大,更具历史传承使命。

不过,受限于整体大环境转变,新一代的年轻人多不愿承受这种辛苦的磨练,特别在现代工商业社会中,年轻人通常希望能投身服务业或高科技产业,不喜欢与传统的历史文物为伍。

张美秀进一步认为,现今环境不景气,年轻世代看不到裱褙业远景,更别说当学徒,每天花十几小时,投入五、六年学习;前裱褙工会理事长萧文铭更感叹“裱褙工艺没有人要学。”

值得注意的是,书画裱褙艺术易学不易精,除了技术还要看天吃饭,随着气候干湿掌握水分及颜料的控制,学徒需有定力及耐力,更要长时间累积经验,学习快慢视个人天赋及学习态度。

因此,除却整体大环境因素外,年轻人学习态度则是影响书画裱褙工艺传承的关键因素之一,换句话说,年轻人的态度凸显出传统技艺不受年轻人喜爱,年轻世代看不到裱褙业远景。

对于具体改善之道,不少书画裱褙业者均认为产官学界,特别是政府部门应扮演积极角色,黄金富指出,台湾文人世界,书画大都由专用艺师装裱,政府单位的文宝典藏,有专属的修复技师。结果导致政府和民间像是二条没有交集的轨道,不利民族工艺的普及和提高。



书画裱褙具悠久历史的民间技艺,易学不易精,非全心投入难以出师。图为为裱褙的第一步骤,为书画“加厚”,以裱褙成挂轴,过程十分繁复。// 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