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过节庆

爆竹声响迎新年(二)

【大纪元2月16日讯】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或二十九日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做“除夕”,也就是中国新年的前一夜。古时又称“除日”、“除夜”、“岁暮”、“岁尽”等,民间俗称“年三十”或“大年三十”。“除夕”的原意是“旧岁到此夕而去,新岁自明晨开始”,有除旧布新的吉祥意思。在除夕当天有重要的三件事是祭祀、吃团圆饭、和守岁。

辞年

除夕中午过后,家家张灯结彩,以牲礼及各式年粿,菜碗等供奉诸神及祭拜祖先, 感谢一年来对家人的保佑,并祈求来年平安、顺利;供品中通常都备有发粿和年糕,表示年年发,步步高升的含义;供品中的饭要插上“春花”,春和“剩”(台语)谐音,表示“富裕”,另外再加一碗祈求父母长寿的“长年菜”,这些供品都有吉祥的含意。所以除夕下午的祭拜仪式称做“辞年”或“辞岁”,也是民间大祭。

贴春联

春联不仅是结合文学与书法的民间艺术,也将过年气氛点缀得更为喜气洋洋。(Getty Images)

相传古时候有个鬼域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生长三千年的大桃树,树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报晓时,暗夜出游的鬼魂必须赶回鬼域。桃树的东北是鬼域的大门,门边站着两个管鬼的神,名叫神荼、郁垒。鬼魂如果在夜间做了坏事,神荼、郁垒一发现就会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所有的鬼都惧怕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悬挂在门上用来避邪保平安,这种桃木板经延用称为“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如此不仅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也可以用来祈福,更能装饰美化门户。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有一次生病时,听见门外恶鬼呼喊索命,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隔天夜里就再也没被恶鬼搔扰了。之后,唐太宗叫画师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让一切妖魔鬼怪望而生畏,从此这一习俗就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最后又演变成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慢慢也就形成今天的春联。

辞年后,家家户户在自家门上、窗口、米缸…等处贴着各种适合自家的春联,从春联上大致可看出主人的行业。春联不仅是结合文学与书法的民间艺术,也将过年气氛点缀得更为喜气洋洋。春联正确的贴法:人若在门外向内看,则房子的右边为大、左边为小。完整的一副春联为一横幅与两直幅;横幅贴门的上方,直幅分贴门之两侧,但需注意左右两侧勿贴错,以免贻笑大方;春联的两幅直联,每幅的最后一个字有平、上、去、入等声韵,正确为:

1﹒平声(国字注音第一、二声)贴左边。

2﹒上声(国字注音第三声)、去声(国字注音第四声)、入声(短促声)贴右边。

其中入声字的判别方法是用台语发音,音短促而重者即是;如果两幅的最后一字都是第一、二声,就必须用台语念看看是否为入声字。例如:

1﹒门迎春夏秋冬福(右边)

户纳东西南北财(左边)

2﹒源运昌隆增百福 (右边)

富业振兴获千祥 (左边)

围炉

祭祀祖先神明后,一家人围坐一桌吃年夜饭,俗称“围炉”,这是起源于古时候都围着炉子吃饭。这一天无论离家多远的游子,都要赶回家围炉,即使不能回家吃团圆饭,家人也会帮他准备一副碗筷,并留一张椅子,以示阖家团圆。围炉时的菜肴也要讲究吉祥,如吃鸡“起家”、发粿“发财”、苹果“平安”、韭菜“永久”、菜头粿“好彩头”,吃长年菜则要从头吃到后尾,不横吃、不嚼断而吃,表示对父母祝寿,还有鱼圆、肉圆、虾圆表示三元及第(即状元、会元、解元),年菜中唯独鱼不能全吃完,以示“年年有余”。

除夕这一天无论离家多远的游子,都要赶回家围炉,即使不能回家吃团圆饭,家人也会帮他准备一副碗筷,并留一张椅子,以示阖家团圆。(中央社)

压岁钱

围炉后就是孩子们的最爱,父母会给孩子们压岁钱。传说在古时候有个叫“祟”的鬼怪,每每在除夕夜出来处残害孩童,专门摸熟睡后小孩的头,小孩被摸后高烧不退、发呓语,但烧一退就会成痴呆的傻子。人们怕祟来伤害小孩,就整夜点灯不睡,叫“守祟”;当祟伤害小孩时,父母放在小孩枕边用红纸包的铜钱,会吓走祟而能逢凶化吉,因祟与岁同音,所以称为“压岁钱”。古时候压岁钱是用红线穿上一百个铜钱,表示长命百岁;现在则用红纸包硬币或纸钞,数目必为偶数以求吉利,称为“红包”。而长辈给小孩压岁钱,除了延续先人的习俗外,最重要的是包含着一份长辈浓浓的祝福跟鼓励。

守岁

因各地风俗习惯不同,有的地方除夕晚上会有不同的活动:

1﹒除夕夜,父母带着孩子到亲戚朋友家送礼、拜年,称做“馈岁”。

2.邀请别人到自己家里一起吃年夜饭,称做“别岁”。

3.宾客欢聚畅饮后,大家互相道贺祝福一番,各自回家,称做“散岁”。

4.这时家人都不愿去睡觉,就一家人围坐闲聊、看电视、打牌,称做“守岁”,这是最普遍的一项除夕夜活动。

其实古时候的守岁有两种含义:一是年长者守岁称“辞旧岁”,有爱惜光阴的意思;另一是年轻人守岁,目地为父母祈求长寿。而晚辈为长辈添福寿,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长辈福寿越长,这是孝道的表现;所以守岁也叫“守长寿岁”。

守岁到午夜十二点后,大家就在此起彼落的鞭炮声中,迎接崭新的一年。

(待续)@*(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