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闻

南极冰棚发现新生物 专家忧全球暖化冲击

【大纪元2月2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杨明珠东京二十六日专电)日本媒体今天报导,由德国、澳洲等专家所组成的南极调查小组昨天表示,因气温上升导致崩塌的南极拉森(Laesen B)冰棚底下的海域,今年一月发现到有十二脚海星、新种甲壳类等珍奇生物,专家忧心地球温室效应可能为带给南极周边的海洋生态重大的影响。

日本共同通信社、产经新闻等今天引述由德、澳等国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二十五日公布到南极研究的结果指出,近年来因气候暖化导致崩裂且大量消失的拉森冰棚所覆盖的海域内,最近发现到有十二脚海星、深海鱼、新种甲壳类等珍奇生物。

报导指出,由于大规模的冰棚崩毁导致海域敞开,这次是首度针对拉森冰棚底下的生态进行大型研究,揭开了几乎不为人知的冰海生态。

研究人员表示,拉森冰棚大规模消失才经过五至十二年而已,但原本在深海才可找到的生物已游上浅层海域,显示棚冰崩裂带给南极生态的影响已超乎想像,地球温室效应若再加剧,棚冰崩裂的范围将扩大,也将带给南极周边的海洋生态更严重的打击。

这项研究是联合国等组织所策划的为期十年的海洋生物调查计划之一环,来自十四国的研究人员搭乘德国的观测船于今年一月到南极调查,结果发现到冰棚覆盖下的海域内,许多原本生存在深海的生物如海鞘、冰鱼、长脚海星等却存在于浅层海域。研究人员采集的一千多种生物当中,也发现到体型长约十公分大虾等至少三十种新种生物。

产经新闻引述国际研究“南极海洋生物调查计划”麦可舒达特博士的话指出,棚冰崩裂使得强光照射入海,产生大量植物浮游生物,生态也因而起变化,如果温室效应加剧的话,南极生态将受到更大的影响。

冰棚是南极大陆上推挤出的冰块延伸至海上,呈现台地状的冰,南极半岛周边在一九七四年以后出现一万三千五百平方公里的冰棚崩裂,接近南美智利、阿根廷的拉森冰棚亦是其中一部分,这个冰棚约从十年前起陆续崩裂,其周边气温与一九四零年代相比,已上升约二点五度,专家认为冰棚的消失是导致大规模海面上升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