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文集

臧山:新唐人新年晚会的感触

【大纪元3月11日讯】霓裳羽衣,仙乐绕梁。纽约无线电城的中国新年晚会,着实让我感动了好多天。不因为那是世界最好的剧院,也不因为演出有高水准的专业人士,那种感动来自某个难以觉察的内心角落的共鸣,难以铭说,却绝对的真实不虚。

  

不知道为什么,我回到了少年时的陋室。我是在剧院中长大的,我们那个院子中住着很多艺术家。邻居是中国有名的大提琴家,但每天拉一样的练习曲,春夏秋冬从无间断。被学校功课烦扰的我常常把头脑的混乱归罪于那首过于熟悉的练习曲,很长一段时间,对这位音乐家心存怨恨。中学毕业前的一天,为了参加大学高考长时间读书,竟致头痛欲裂,神情恍惚间听到了隔壁大提琴奏出的音乐。那是一首从未听过的乐曲,如此美妙,我聆听得泪流满面,头痛也不翼而飞。

  

如今早已忘记了乐曲的名字,只记得大提琴家告诉我,那是一首歌颂上帝的乐曲,出自中世纪欧洲音乐家之手。

  

不知道为什么,我也回到了难忘的入藏公路。那个八十年代某日的傍晚,落日慢慢地把天空烧得火红,十多个从四川甘孜州前往拉萨礼拜的藏人,在路边燃起篝火休息,准备第二天继续一步一叩向西行进。满身尘土的藏人们有男有女,用了糌粑后唱起歌来。我坐在他们身边,那是一种如此熟悉的感觉,虽然不懂他们的歌词,但灵魂深处的颤栗让人落泪。

  

他们向我确认,那确实是颂佛的藏歌。

  

我因此固执地认为,人类的艺术,起源于对神佛的赞美歌颂。西文中节日一词,也确实是神圣日子的意思,而中国的传统也并不例外。新年、中秋这些节日,都凝结着华夏民族对天地神灵的敬畏和感恩。

  

德国史学家史宾格勒认为,中国文明的本质是道家的,而中国的艺术更是道家世界观的美学表述。确实,中国诗歌擅长由景及心,墨画多为远山孤舟,而音乐只以独奏为用神,反映了道家的清静孤独,离群索居,悠然致远的修炼意境。

  

近来世俗化的艺术,已经逐渐脱离了颂神的基调,着重表现人类本身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和爱恨情仇,这些确能够打动世人,也不乏动人心魄之作。然而,艺术之美,最终通过人类的基本认知造成共鸣,所以人事虽然动人,却少有震撼心灵的效果。

  

等而下之者,更以低俗怪异为趣,市井笑骂堂皇入殿,其娱乐效果固然极佳,但却总难论及艺术二字。

  

新唐人刚刚结束的中国新年晚会,节目多有颂神敬天作品,而重要的是,参与演出者真心虔诚,意深志诚,这应该是感动我的真实原因。天人合一的意境以及心心通畅的难得,大概也正是俞伯牙摔琴以悼钟子期这一千古绝唱的真正原因吧。

—-转载《新纪元周刊》第8期(2007.02.28–03.06)(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