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手札

旅途的信笺(四)马丘比丘

Dear Amy:

上坡途中,在呼吸尚未调匀的当下,已坠入时光隧道,来到名闻遐迩的空中之城。

由于名声响彻全球,想目睹马丘比丘的人不远千里而来,甚至花上4天走一趟印加古道!而我,你是知道的,“肉脚”一个,无法以最自然的方式完成许多外国人勇于尝试的乐趣,只能搭火车到温泉镇再以公车接驳爬上Hiram Bingham的Z字路上马丘比丘。以两进两出两天的时间,欣赏体验这座位于海拔2450公尺的印加旧城。

面对汹涌的人潮及不断剥蚀的高山生境,秘鲁政府开始限制每天500人可以入园参观,希望借此能防止遗址受到过度的践踏与破坏。有幸,我也是参观的人群,诺大的空间加上管制的人数,行走在马丘比丘内,没有摩肩擦踵的窘境,却更能体会秘鲁政府呵护古迹的决心。

“马丘比丘”在印加语的意思是“古老的山巅”,它的身世为何,至今是个谜,仅能以发现的山头来命名,其传奇性的发现史且与历史无法接轨的断层,令其蒙上神秘面纱,也因此被誉为“失落于历史的城市”。

马丘比丘建构于乌鲁邦巴河(Urubamba)围绕的的山头上,自然的天险屏障使其三面陡峭,再加上群峰环绕,仅以一条印加古道联系外面的世界。16世纪的西班牙人竟然无法在殖民时期发现它的存在,反而到了1911年才由美国学者海勒姆.宾根(Hiram Bingham)在当地人的协助下发表已被热带雨林覆盖的空中之城。1920年开始挖掘的工作,至今已有30多处遗址重现世人眼前,而热带雨林的环境更令该区的自然资源不容小觑,因此,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广达32952公顷的区域定为文化与自然遗产。



守望者之屋及处处可见的梯田,可提供农产,也有防御效果。

这座古城几乎都是由石块堆叠而成,石梯、石墙、梯田是主要的线条,气势雄伟,而原本覆盖在屋顶上的茅顶早就消失于时光洪流中,仅能自“守望者之屋”遥想当年风貌。几乎为梯田包围的遗址,自印加古道即可遥望,层层叠叠的梯田,当时除了可以提供农作外,梯田的存在也具有防火墙功能;1988年,该地区发生森林大火,影响区域广达一万多公顷,因为梯田的阻隔才得以换取时间救援成功,但是马丘比丘附近的生态环境也因此受损严重。

Dear Amy,你若来此,一定会和我一样,站在“栓日柱”旁,体验传说中的强能量。它是以一块巨石雕琢的日晷,恰好位于四座高山的交叉点,除了能量强之外,传说是印加人担心太阳会在西下后一去不返,所以,以它拴住精神的支柱。来到此地除了栓日柱,一定要拜访的景点,还包含三窗庙、神鹰殿及太阳神庙,而利用天然弧形花岗岩所建造的太阳神庙,上方的两扇窗,能够非常精准的分别迎接夏至、冬至的阳光进入神殿内,善于利用环境、了解地理,如此的成就令人赞服。马丘比丘在20世纪重现世人眼前时,世人对于印加人的天文、建筑及地理的智慧,真是由衷的佩服。

来到此地的人,除了赞叹,其实心中充满疑惑,纵使聆听过解说,却也只是多派假说中的一支!该城当时存在的功能为何?山上的巨石又是如何搬运上去?为何只会发现处女塚?为何一座存在的城市在殖民时期无人知晓?古印加人没文字,西班牙人没纪录,就这么凭空消失了几世纪,它的再现风华,更令印加历史围绕在迷雾之中,虽然时而会有新发现可解答疑问,但又带来更多的疑问。



夕阳西下时分,无畏于人的骆马


晨雾中的骆马望着撑伞的游人

两进两出马丘比丘,一次在夕阳余晖时,看着在日渐西沉,骆马以古城为基地准备夜宿,如此亲近、如此无畏,令赶车下山的我回首再回首;一次在清晨薄雾中,又见骆马闲逸的在遗址中散步、觅食;国兽与古城交会的时空中,历史的迷离充填在高高的热带雨林里。

8/20我的心失落在历史中的印加古城

@



印加古道健行访古城,需花4天完成。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