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名人

乐天知命的 无米乐

末代稻农深恋土地 不问收成老实干活

【大纪元3月9日讯】78岁的崑滨伯,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三炷香拜天地,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收。他说,种田对农人来说,是一种修行,风吹、日晒、台风来袭,都无法抵抗。做农夫的不问收成好坏,就是要一直老老实实埋头苦干下去,有米很快乐,没米也一样很快乐,是谓“无米乐”。

崑滨伯是台湾纪录片《无米乐》的主角,片子的开场就是他哼着日本时代的老调,说着:“心情放轻松,不要想太多,就是无米乐!”崑滨伯敬天乐天又富幽默的生活哲学,感动了所有观片者。“Let It Be”(随其自然)后来也就成为片子的英文译名。

崑滨伯常在田里引吭高歌,他解释“农”这个字是由“曲”和“辰”合成的,“所以做农就是要早起唱歌啦!”边做农事边唱着,他说稻子听多了〈黄昏的故乡〉、〈北国之春〉、〈月亮晚安〉……,便长得叶叶精神、穗穗饱满。



土地不会讲话,但天天巡,就会知道他的需要。一名农夫如果不爱土地,任土地干枯荒废,就表示这个人“快要死了”。——崑滨伯(图片由“台湾公视”提供)

2006年9月崑滨伯以新技术栽种的“台农七十一号米”,获得台湾稻米比赛冠军。他不改片中乐天态度,谦称得奖是“靠老天爷的帮忙”。

近年台湾米价极低,许多农田早已休耕,但一生务农的崑滨伯和他两个邻居,都七十多岁了,照常下田耕耘,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



崑滨伯种的米去年获全国良质米竞赛冠军,10公斤米拍卖出100万天价。但他悉数捐出,说要提升台湾农业技术。(图片由“台湾公视”提供)

受苦自省 但求无愧天地

崑滨伯一天到晚都笑嘻嘻的,不管讲着自己多艰苦的故事,脸上总都像在讲别人的笑话一样。

九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的崑滨伯,少年时就帮助父亲撑起家计,很尽责也很认份。他豁达地说:“有人领到种田的生死牌,有人领到做行政院长的生死牌。”只要活着,就该好好的努力工作。

50岁时,眼睛遭田中污水感染而产生剧痛,崑滨伯求医无效,当时最让他担心的是父亲留下的债务,失明后恐无法工作还债,将对不起债主。

后来右眼真的失明了,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到底做了什么亏心事,神明才会这样处罚他?

想了好久,最后想了起来,他说:“年轻时晒花生,不够认真老实,没干透还沾着一些泥沙,就拿去卖给人家。”此后,他敬奉神明更加虔诚,待人做事要求更认真,不违背良心。

情义夫妻 合演爱情神话

崑滨婶20岁就嫁给崑滨伯,嫁入门时还不知道丈夫是哪一个,婚后却任劳任怨地照顾一家大小。她除了下田耕种、劈柴煮饭,农闲时,还得去工厂当临时工贴补家用。

崑滨婶长年生不出孩子,公婆都要儿子讨小老婆,但崑滨伯执意不肯。

他当时说:“家若要兴,就要双犁;家若要败,就娶双妻。”崑滨伯忠实地与老妻相守至今。

婚后18年,一儿一女相继出世,夫妻俩成天斗嘴,但细看老妻为崑滨伯备饭、问他要不要穿外套、目送他出门的神情,一路走来夫妻间的深情厚义,仿佛上演着一出人间爱情神话。

崑滨婶感慨地说:“我领到了婢女的生死牌。”崑滨伯调皮地逗她:“就是注定要嫁给我。”

生活历练 知识智慧俱增

崑滨伯务农五十多年,却写一手不错的毛笔字。十几本小册子记录着密密麻麻的节气雨水、肥料份量、稻子生长情形……,收录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规律。

崑滨伯并非闭塞不知天下大事的老粗,他娓娓道来台湾农业的历史,也懂得思考整体农村经济体系的关系。他说出了二二八、蒋介石来台、“三七五减租”、“耕者有其田”、征收军粮与“肥料换谷”政策的种种与对农村的影响。这是从生活中磨炼出来的智慧,因为他亲身走过这段历史的变迁。

不忍休耕 关怀整体产业

台湾政府为了因应加入WTO的挑战,早自1997年就开始推动休耕政策。

尽管像崑滨伯夫妻俩这样辛勤耕种,整季忙下来,平均月收入还不到300元美金,但这些老农对这块生养他们的土地有一份深情,怎么也不愿看到土地荒废。

事实上,休耕的农人还可以一甲地获四万五补助款,但这些老农考虑的是,他们若不耕了,农村里其他育苗的、卖肥料农药的、做干燥烘谷的业者怎么办?除了对土地的深情,他们还体现出对整个产业系统的关怀。

瞩目名星 稻农生活依旧

崑滨伯与老农邻居们因《无米乐》纪录片,一时间成了明星。但他们每天照样巡田,闲来天南地北聊个开怀;崑滨伯和崑滨婶依旧不时斗嘴。

这群自称“末代稻农”的赤脚,每天依然踩在不忍休耕的土地上。

黄昏巡田后,崑滨伯照例到农田旁的土地公庙捻香拜神,深深合十弯腰,虔诚地与神对话:“敬奉玉皇大帝、大天尊、三官大帝,保佑众弟子平安、事业顺利、五谷丰收、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合境平安……”



近年台湾米价极低,许多农田早已休耕,但一生务农的崑滨伯和他两个邻居,都七十多岁了,照常下田耕耘,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

《无米乐》纪录片

《无米乐》深刻捕捉到稻农们朴质的生活样貌,在台湾叫好又叫座,于2004年获台湾国际纪录片双年展首奖。

夫妻档导演颜兰权和庄益增花了15个月时间,住在台南县后壁乡村内,如苦行僧般蹲点拍摄,记录崑滨伯等三位老农与台湾土地的故事。◇(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