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心理

小丑

  每次听到“小丑”这首歌,就想及我那七岁的儿子,他啊!其实什么都好,就是喜欢扮演“小丑”。在家里老爱打姊姊、学蜡笔小新掀她的裙子,或做出各种“款式”的鬼脸。

  幼稚园的老师也有所埋怨,说他极端喜欢恶作剧,例如,用东西丢女生,有时则把蟑螂放进同学的书包里,甚至把沙子放入别人的饭中。

  “警告”与“处罚”似乎发生不了太大的效果。像几天前我就痛打他一顿,但昨天他又旧态复萌了,你说我该怎么做,才能制伏这孩子?

★观念交流道

  六年前我也曾治疗过这样的小病人。第一次和那位小朋友会谈后,便发现他极为聪明,他之所以喜欢作弄同纵,是因为老师所教的内容,都太简单了,很无聊啊!

  经过“智力测验”之后,果不出其然,智商高达一四七,是一位资赋优异的孩子。我当时建议那位母亲,多买一些孩子喜欢的书籍、玩具让他阅读、玩耍,或让他学做感兴趣的才艺。三年后。他变得一切正常,现在是一所中学的资优生,同时学得一身好才艺。

  我并非表示“小丑”儿个个都是天才宝宝,但极有可能,应拨冗带小孩子去接受智能方面的检定,如果真是资优生,可别对他寄望太深哦!否则仍旧会揠苗助长。平常心观之吧!只要能供他所需要的,就已相当称职了。

  有一部分的小丑行为,则是起因于企图寻求父母的“关心”与“注意”。这似乎意谓着父母常忽略小孩子的存在。应该自我修正,例如:每天拨些时间陪陪孩子,更有必要教导孩子一些正当吸引他人关心的方法,例如,当孩子表现良好时,即予以鼓励和赞美,当他顽皮捣蛋时,则给予忽略。

  以愚蠢可笑的行为来转移别人的注意,企图掩饰自己的错误行为,也是孩子经常使用的“高招”之一。善用“第三只眼睛”──看清楚问题的内在涵意,而非表层的意义。当孩子弄破一个杯子,而展现小丑行为时,应该选择“幽默”。打个比方:“那杯子‘跌’得很凄惨啊!”这是良性示范!让孩子从父母身上学会幽默风趣。

摘自: 游干桂著作《别让童心去流浪》一书@(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