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新闻

外电:电子垃圾城贵屿的沦落和启示

【大纪元6月19日讯】(大纪元记者廖珮妮综合编译报导)广东省汕头市的贵屿镇是一个现代淘金城。不过工人们却不是在溪中淘金,而是在简陋棚屋中摆放的损毁电脑零件上采掘出像金与铜这样有价值的金属。每年,上百万的废弃电脑、键盘、电视零件和手机从海上走私进中国。许多走私品最后集中到中国南方靠海的贵屿镇。贵屿虽然离繁华的香港不远,却因为拆解废旧电子产品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被人称为世界最大的电子垃圾城、购物天堂与垃圾地狱,仅一线之隔,令人不胜唏嘘。

贵屿镇内80%的人口职业为拆解电子垃圾,镇内这种独特的产业,让街道、河流旁充满了堆积如山的垃圾,更使得当地的土壤、河川严重污染,经由香港媒体披露后,才逐渐受到联合国与非政府组织的关切。也因此,贵屿镇一切令国际震惊的真实消息才得以浮出台面:贵屿镇上的工人在捡拾电子垃圾时完全不戴口罩。没有通风设施,也没有看到政府官员执行中国号称存在的“安全法”。仅有少数人穿戴薄薄的手套。这些工人看到外人来总是透着惊恐的眼神,因为他们害怕失去这份仅能糊口的工作,更令他们胆战心惊的是透露口风后随之而来的暴打。于是,他们选择缄默,默默做着这份慢性自杀的工作。

电子废弃物因为组成复杂,要处理几乎跟制造一样费工,甚至非常耗费成本。电子废弃物因为含有重金属、塑胶…等,零件之多组成之复杂,使得要分离出来必须靠着燃烧、洗涤或是干烤等高度污染的方式,过程中若没有妥善的处理,会对工作者和当地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绿色和平组织的环境研究员透露,许多当地人因为镕炉中爆出的电脑零件而遭灼伤或烧烫伤。这份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的工作据估计值十亿元(相当于一亿三千零九十万美元),工人们每天只能拿到三美元。中间的余额全部落入中间商的口袋。而中共党报人民日报竟还骄傲的宣称,三万人因为这份工作而得以生存。

还不只是贵屿,日本千叶县市原市的桂雄一说,他每个月要运十个货柜去中国天津。许多中国港口都收纳这样的走私货柜。每一个货柜客户端付七十万日圆,而桂雄一在扣除其他款项后,每货柜可以净赚四十七万日圆。中国的“红火”经济需要大量的钢、塑胶、纸和其他工业原料。这样的需求使许多像桂雄一这样的废弃物出口中间商得以大赚一笔。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每年全世界会产生五千万吨的电子垃圾。而中国消化了约全部的七成二。在处理这些废弃物的过程中,包括妇女和小孩的工人们暴露在有毒的化学物质中,几乎没有业者警告工人们废弃物的毒性。贵屿镇当地十人中有九人有皮肤、神经、呼吸道与消化系统的问题。

当有用的金属与塑料被捡选出来后,剩下的就被倒在垃圾掩埋场或是河流里,也有些被直接烧掉。贵屿镇有许多交通要道都因为这些电子垃圾阻碍道路而拥塞。镇上的空气和水质更是令人诟病,刺鼻味弥漫整个城镇,几乎所有的地下水和地表水都无法饮用,全得靠买才能喝到干净的水,卖水也成了当地重要的行业之一。贵屿地区本来有大量的河道,但是从80年代末开始处理电子垃圾拆解以来,累积将近20年的废料,河道已成了名符其实的臭水沟。除此之外,郊区荒废的田地也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垃圾,当地的田也因为污染太严重已不能耕种。

清华大学环境教授聂永丰说,人们期待用最低成本、最简单的设备和最短的时间获取利益。人们脑袋里装着的就是“利字当头”。这样的利益纠葛更造成当地人的矛盾。贵屿本地人多是经营废弃物处理的业者,而工人有很多是来自外地。贵屿镇上新盖的楼房多是当地业者,而外地来的工人为生活累倒的时有所闻。再加上宗族派系“抢钱”,贫富不均加上利益争夺,使得贵屿当地的武力斗殴事件不断。

北京当局大肆炫燿的“强大”经济力建立的基础是环境的牺牲与道德的沦落。只是,在这样人无善念,人人为敌,处处天灾人祸忧怨,有钱又能买得到平安和快乐吗?贵屿即是借鉴。

资料来源:路透社、朝日新闻、新西兰先锋报(New Zealand Herald)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