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油价基准 将采国际日均价

【大纪元8月10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曾慧雯、黄忠荣/综合报导〕共三场的浮动油价机制政策公听会昨日结束,将原本的“点对点”单日价改为“日均价”,以及把调价频率由一周拉长为两周以上,可望成为经济部修正浮动油价机制时的两大方向。台湾经济部长陈瑞隆表示,下周一会把修正方案提报行政院,周二下午公布。

陈瑞隆指出,座谈会虽然已经结束,但是仍会继续征询各界意见。对于是否仍以美国西德州中级原油(WTI )当作调价指标,陈瑞隆表示,杜拜与WTI的关连性很高,差异并不大,透过三次公听会下来,“大部分人已经豁然开朗”,而且相较于杜拜原油价格,WTI的资讯也较为公开透明;不过,陈瑞隆也说:“如果大家不是很在意公平性的话,用杜拜也没什么不可以。”

调整频率至少二周以上

在调价的频率方面,陈瑞隆表示会审慎评估,但是具体的做法究竟如何,“现在还言之过早”;只不过,根据公听会时各方表达的意见,油价调整频率极有可能由现行的一周调一次,拉长为两周甚至三周调整一次,而台湾油价根据WTI周一对周一价格浮动,也很有可能改为以国际油价的日均价为调价基准。

若依旧标准 下周应降六角

至于油价成本是否仍以八成计算,陈瑞隆不愿表明看法,只说还有时间可评估;根据现行尚未修改的浮动油价机制来推算,如果下周一WTI价格维持在8月8日每桶七十二点一五美元的水准,则国内汽柴油每公升可望降价五角至六角。

立委质疑中油购油成本

民进党立委王涂发昨举办浮动油价机制公听会,陈瑞隆表示,浮动油价机制多数人仍然支持,但调整频率及计算方式有讨论的空间,他说,从年初实施浮动油价至今,汽油价格每公升涨了二点二元,但这波物价飙涨主因是气候变化导致农产品歉收,及新兴国家急速发展,导致供需失衡,与油价上涨并无完全相关。

王涂发质疑,台湾中油原油进口只占营运比率百分之六十,但中油却对外宣称占百分之八十。中油董事长潘文炎说,九十五年度中油总支出为八千亿元,购油成本为五千亿元,如此计算下来购油成本占总支出为约百分之六十,但若再扣除天然气及货物税支出成本,购油成本占油品部门约百分之八十。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