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东帝士6百亿呆账 全民买单

【大纪元12月15日讯】〔自由时报记者蓝钧达、李靓慧/台北报导〕马政府的三挺政策,要银行挺企业渡过难关,却传出银行“不敢”挺企业的声音,大型行库主管透露,以往东帝士、力霸等纾困案的恶例,让银行对企业纾困裹足不前,也成为银行迟迟不敢相挺的原因之一。

银行业者回忆,一九九七年亚洲金融风暴后,企业面临经营困境,许多向银行融资的大型企业无力偿债,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为了救企业,要求银行给予企业纾困,短短的半年间,银行受理的企业贷款展延案件就高达四千件,金额超过一千四百亿元。

那时多数企业都向银行申请贷款降息、展延、利息挂帐,由于当年的利率还高达七%,有的企业一口气利息打对折降到三点五%,之后又降到二%,甚至挂帐暂时不缴。

不是没钱还 只是不愿意将资金撤回台湾

让银行业者印象相当深刻的,包括当年瑞联集团爆发财务危机,紧接着安锋、万有纸业、东隆五金均传跳票,陷入困境;禾丰、新巨群集团也发生财务危机,国扬实业及东帝士也面临经营困难。之后向银行要求纾困的企业,包括负责人已经潜逃中国的东帝士,以及长亿、宏国、安锋,银行虽然全力配合政府的纾困措施,但也都没能让企业起死回生,反而是愈借愈多,最后负责人不是潜逃海外,就是企业倒闭,让银行背负了大笔呆账。

当年的东帝士集团董事长陈由豪旗下东云公司、全盈隆公司等,向银行团借贷将近六百亿元,包括当时的中国国际商银、华侨银行、第一银行等,约和五十家银行往来,然而最后陈由豪还是逃往海外,更成为标准的“钱进中国、债留台湾”恶例,尤其从陈由豪持续在中国进行投资的状况来看,不是没钱还债,只是不愿意将资金撤回台湾,看在当初纾困的银行眼中,“更把对大企业纾困当作洪水猛兽。”一名不愿具名的行库企金主管说。

当年东帝士集团由政府出面协调,因此银行团把利息从原本的八%降为六%,之后更降为三点五%,还让东帝士利用“利息挂帐”的方式,暂时免缴。然而,当陈由豪外逃后,这近六百亿元的呆账,终究是由全民买单,成为政府纾困的最大笑话。

力霸集团明明在亚洲金融风暴后已出现财务危机,旗下企业被列为纾困对象,累积银行团借款金额近三百亿元,最后问题同样没解决,负责人王又曾夫妇避走美国,烂摊子依旧由银行摸摸鼻子承担。

近两年金管会都要求银行公布一亿元以上的呆账大户,包括力霸与嘉食化、安锋、长亿与东帝士集团,呆账金额都超过百亿元。而受伤最重的都是泛公股行库,包含彰银、兆丰银、台银、合库等,呆账金额均超过三百亿元,例如前高市议长朱安雄的安锋集团,依据资料统计,呆账金额至少超过二百亿元,但其中一百五十亿元都在老行库手上。结果就是银行必须花数年的时间,用盈余打销呆账,苦的是银行员工及股东,还有全体的纳税人。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