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台南县赏鸟带动观光 改变潟湖命运

【大纪元12月1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杨思瑞台南县16日电)台南县拥有北门与七股两处潟湖,每年冬季吸引黑面琵鹭等候鸟前来过冬,由赏鸟活动衍生而出的生态观光产业,取代了早年计划在此开发的工业区,也为保留特殊的潟湖生态奋战。

民国78年,几位爱鸟人士将在曾文溪口北岸观测到黑面琵鹭的纪录,送到亚洲湿地水鸟调查报告中,在台湾度冬的黑面琵鹭正式于国际曝光后,国内外保育团体日渐重视七股这处全世界最大的黑面琵鹭过冬栖地,也埋下改变潟湖命运的因子。

民国83年,烨隆集团与东帝士集团联手提出滨南工业区开发案,计划在七股兴建大炼钢厂及石化厂,由于范围包含七股潟湖,恐会影响黑面琵鹭栖息及觅食,因此受到保育团体关切;时任立委的台南县长苏焕智也高举反对大旗,甚至曾经剃光头苦行明志。

另一方面,经过保育团体多年的奔走争取后,行政院农业委员会于民国91年11月,正式公告划设“台南县曾文溪口北岸黑面琵鹭保护区”,面积广达300公顷;92年11月,范围涵括七股潟湖的云嘉南滨海国家风景区也公告划设,几乎宣告滨南开发案胎死腹中。

黑面琵鹭带起了台南沿海的赏鸟风气,追逐珍贵鸟类的生态摄影家们也发现,从最北边的北门潟湖区开始,往南经七股潟湖再到台南市四草湿地,是许多冬候鸟每年准时报到之地,成群结队出现的黑腹燕鸥、以及常停在渔民蚵架上休息的鸬鹚,都成为赏鸟人士的焦点。

这三种冬候鸟的习性不太相同,黑面琵鹭一般是傍晚时飞离主栖地外出觅食,凌晨陆续飞回主栖地休息;黑腹燕鸥是在清晨飞离主栖地觅食,傍晚飞回休息,成群飞舞的场面相当壮观;鸬鹚则大概在上午开始就会从岸边的栖地飞到潟湖区及外海觅食。

观赏黑面琵鹭及黑腹燕鸥都有固定的赏鸟区,分别在曾文溪出海口的海堤、以及北门潟湖区的井仔脚盐田区,最佳赏鸟时间都是在清晨或傍晚;赏鸬鹚可能得坐上渔民的胶筏到潟湖及沙洲上寻找,运气好的话能看到它们贴近海面飞行、甚至潜水捕鱼的画面。

赏鸟活动带来了人潮,台南县政府与云嘉南滨海国家风景区管理处顺势在七股潟湖区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乘胶筏游潟湖、观赏红树林沙洲生态、以及独特的晒盐历史,让台南县的滨海地区文化逐渐被社会大众了解、甚至喜爱,也希望透过这样的方式,为保留特殊的潟湖生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