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古厝保存不易 澎湖花宅聚落走过漫漫长路

【大纪元12月2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高茂雄澎湖县23日电)经过村民20多年来的努力,澎湖县望安乡花宅古厝群今天获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审查通过,将成为全国第1个重要聚落。花宅乡亲长年来克服无数挫折,付出心力总算有结果。

花宅位于望安岛的中部,在澎湖县行政中心马公市南方约30公里。花宅因地理景观远观似花状而得名,当地耆老说,若从外海远眺该地高低山丘,宛如花瓣环拱着花心,因此,先民称其为“花宅”。

这个美丽的名字用了300多年,直到1946年政府改名为中社村,但文史工作者、旅游业界及当地人仍然使用花宅这个称呼。

花宅聚落约有139间古厝,保存着澎湖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近年成为热门的旅游景点,极具文化与观光价值。

最早发现花宅之美的是台北艺术大学教授林会承,30年前他第一眼看到花宅就为它的建筑结构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惊艳不已。林会承从此研究花宅民居建筑至今,为每1栋古厝作丈量、调查和记录,推动花宅古厝维护和保存不遗余力。

1987年澎湖县规划设立一处民俗文化村,计划在候选的地点共有马公市兴仁、西屿乡二崁、白沙乡瓦峒、湖西乡沙港、七美乡中和与望安乡花宅6 处古厝群之中,选择其中之一。

花宅虽被专家学者认为是最大、最完整的古厝聚落,但因位处偏远离岛,最后西屿二崁入选。这一关键性的落选,让花宅保存维护工作晚足足了21年,今日再来作,难度更高。

2003年,“世界文化纪念物守护计划”(WorldMonuments Watch,简称WMW)公布世界100大最值得关怀及保存的文化纪念物名单”(List of 100 mostendangered sites),花宅聚落以现存完整性、多元建筑风格被视为典型的“汉人聚落”,与中国万里长城同列榜上。

2005年1月30日,花宅乡亲自发性成立“台湾花宅聚落古厝保存协会”,集合众人的力量,开始以实际行动展开抢救花宅古厝的漫漫长路。

2006年协会向澎湖县政府申请登录为“聚落”,经过现场勘查、公听会、审查的一连串程序,同年11月6日,澎湖县文化资产审议委员会审查通过望安花宅登录为“聚落”,并报文建会备查,成为全国第1个“聚落”;协会并决定继续向文建会申请登录为“重要聚落”,希望获得中央的主导规划与经费补助。

聚落与重要聚落的定义、登录基准与主管机关并不一样。依照文化资产保存法规定,“聚落”指的是“具有历史风貌或地域特色之建造物及附属设施群”,应向县级政府申请登录。

“重要聚落”的登录基准为具有重要保存价值或濒临消失,且具全国独特性之艺术特色者,应向中央政府申请登录。

协会在2007年4月2日向文建会提出“重要聚落”登录申请,文建会文化资产审议委员去年9月28日进行花宅现场勘查后,认为具有重要聚落的价值,于是开始进入一连串冗长繁复的登录作业程序,并在今年1月27日在高雄和4月28日在花宅各举行一场公听会。

文建会今天邀集文化资产审议委员开会审查通过申请案,未来再经公告后,花宅古厝群将成为全国第1个重要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