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保肝三步骤

(大纪元讯)肝癌是肝细胞异常变化的一种疾病,由于绝大多数(95%以上)患者无症状,所以诊断不易,待症状出现时多已病入膏肓,造成治疗困难存活率差,所以临床上从诊断确立到死亡,平均不到一年,因此肝癌被认为是一种预后很差的疾病。

一般而言,肝癌发生的三步曲是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究竟肝炎带原者与“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之间是否划上宿命的等号?其时未必然,只要保持身体持续处在“健康带原”的状态,并且勤于定期追踪,健康带原者不必然会得到肝硬化与肝癌。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仁爱院区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台湾肝癌医学会副秘书长李育贤说,反复肝发炎易转成肝硬化,若能采取适当医疗,减少病毒量、延缓肝细胞遭破坏速度,争取更多正常肝细胞新生,肝硬化的进程其实是可以被扭转,病情可从较严重的阶段,变得较不严重。

他警告说,如不加以治疗,还继续让饮酒等危险因子继续存在,那么新生的肝细胞,一再受到病毒感染、破坏,新生肝细胞出现基因突变和变性,不可避免的,就必须有面对肝癌威胁的准备。

李育贤说,感染B肝、C肝病毒后,肝脏长期在病毒的攻击下,反复发炎和修复,发炎的程度愈厉害、时间持续愈久,原本正常的肝细胞被发炎后所产生的结缔组织所取代,就会慢慢纤维化形成肝硬化甚至肝癌。

由于绝大部分的肝癌均发生于特定的高危险群,包括:肝硬化、慢性B型或C型肝炎感染者等。所以针对B、C型肝炎患者定期做血清甲型胎儿蛋白(AFP)检查及腹部超音波筛检,是让高危险群可以早期发现肝癌,并接受有效治疗唯一方法。

近年来由于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肝癌已可以被早期诊断。

同时由于治疗方法的进步,肝癌治疗后的预后已较以往改善许多。对B型肝炎及C型肝炎感染的预防及积极治疗,是减少发生肝癌最有效的方法。

李育贤建议,要有效保肝只要注意三件事,就可以打断“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的恶性循环。

(1)避免感染病毒性肝炎:没有抗体之新生儿或成年人应接受B型肝炎疫苗注射,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打针、针灸、刺青、穿耳洞、共用牙刷、刮胡刀等。

(2)积极治疗慢性肝炎:抑制病毒及调整免疫系统使肝炎病情改善,使得肝炎进展至肝硬化的可能性降低。

(3)肝癌筛检:早期肝癌是无症状的,所以除了日常生活保健外,肝硬化患者每三个月、健康带原者每年、慢性肝炎患者每半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及血清甲型胎儿蛋白(AFP)检查,以便及早发现肝癌。(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