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

【改变中国历史的战役】北宋统一之战(上)

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取得帝位,建立宋王朝。新的王朝虽然建立,然而从唐末直至五代十国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依然存在。宋太祖经过两年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准备之后,决定消灭藩镇割据,实现天下统一。

先易后难、先南后北

宋初,除了契丹(辽)、西夏强敌之外,南方存在的藩镇势力分别是:南平占据江汉一隅;武平占据湖南14州;后蜀据有两川、汉中45州;南汉据有岭南60州;以及江淮地区的南唐、两浙地区的吴越、河东(约今山西省)、江州的北汉等割据政权。

虽说统一大业势在必行,然而如何进行,对国力并不是很强盛宋朝而言,确实是棘手的问题。宋太祖赵匡胤在和宰相赵普几番讨论之后,确定了“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战略。这一战略的主要着眼点是“先弱后强”,意即先攻南方比较弱的藩镇势力,再集中力量对付北面的强敌。

一箭双雕 武平、南平称臣

建隆三年九月,武平和南平的统治者相继逝世,局势动荡,赵匡胤马上意识到这是上天安排给他的最佳机会,他决心从这里出发。

当时武平统治者周行逢病死,衡州刺史(治今湖南衡阳市)张文表乘年幼(11岁)的周保权刚刚继位,局势不稳之际,发动兵变。武平统治者一面出兵镇压,一面派遣使者向南平和北宋求援。赵匡胤于是策划了“一箭双雕”的进攻方针:以支援镇压叛军为由灭武平,同时以借道南平为由,将其消灭。

乾德元年(公元963年)一月,赵匡胤命慕容延钊、李处耘等率领兵将,向南平借道进攻武平。当时虽然南平朝中许多大臣都认为这明显的是宋太祖的计谋,但南平统治者高继冲畏惧宋朝势力,勉强答应。

二月初,宋军进驻襄州(今湖北襄阳),慕容延钏派人告知南平为宋军准备粮草。这时,南平统治者高继冲派遣使者,前往探听宋军的真实意图。使者与宋军在荆门(今湖北荆门)相遇,慕容延钏假意殷勤款待。

随后,高继冲率领军队出城,正准备回报慕容延钊的盛情款待,否料慕容延钊暗中已经先派李处耘率领数千名轻骑,绕道占领江陵城内要地。高继冲失策,待要回头再战,必陷双面包夹,他见大势已去,不得不举城投降。

宋军取得南平后,联合从南平征调的万余兵力向武平进攻。这时,武平叛军张文表已被镇压,而周保权获悉宋军压境,决心抵抗。

慕容延钊分兵两路,水陆并进:水师从东边向岳州(今湖南岳阳)进攻;陆路则从澧州(今湖南澧县)直指朗州。水路从江陵沿长江顺流而下,大破武平军于三江口(今岳阳北),缴获战船700艘,占领岳州(今湖南岳阳)。三月,宋军攻克朗州,周保权被俘,湖南14州遂入大宋疆域。

宋军初师告捷,不仅振奋了将士的斗志,而且宋朝势力南伸,占领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地,更重要的是,宋朝控制荆、湖之后,切断了后蜀和南唐两大割据势力之间的联系,从而为日后入川灭蜀创造了有利条件。

分进合击 两路攻蜀

湖南平定后,赵匡胤开始谋划攻蜀事宜。南方各势力虽然实力不强,但蜀据天险,崇山环绕,易守难攻。而且蜀主孟昶得悉宋朝已经平定湖南和南平,对宋军早有防备,一面派兵屯驻三峡要塞,一面遣使与北汉相约,同时出兵夹攻宋朝。

也是宋朝合该完成统一大业,就在赵匡胤不知如何进攻蜀地之时,上天送给他一个大礼物──后蜀派出的使者归降于宋,并详细的告知后蜀的兵力部署。

赵匡胤知蜀驻军形势后,于乾德二年十一月,以水陆二路合击的方式,出兵攻蜀:北路以忠武节度使王全斌为帅、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崔彦进为副将,率步骑3万沿嘉陵江南下;东路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刘廷让(刘光义)为将,领步骑2万溯江西直逼成都。

后蜀方面,孟昶得知宋朝出兵,命王昭远率兵数万北上扼守利州(今四川广元)、剑门(今四川剑阁东北)等关隘。

十二月,王全斌率领的北路宋军攻入蜀境,连克兴州(今陕西略阳)、兴元。蜀军眼见宋军即将攻入蜀境要地,采取烧绝栈道的策略,阻断宋军攻势。王昭远则率军屯驻利州,派兵于大、小漫天寨(今利州城北)驻守。

由于栈道被烧,王全斌攻势受阻,他一面遂率主力迂回南进,一面由崔彦进赶修栈道。接下来的几次进攻,宋军皆败。

当时气候严寒,京师大雪,赵匡胤穿紫貂裘在讲武殿外巡视,心想:“我被服如此,体尚觉寒。念西征将帅,冲犯霜霰,何以堪此。”于是脱下裘衣,派人送去前线,赐给主帅王全斌,并告知诸将,实因裘衣太少,无法赐给每位将领。

宋军因为皇上这个赠裘的举动,全军感泣,士气大振。乾德三年,蜀军在王全斌与崔彦进的分合进逼下,闻风而退,利州、剑门相继失守,王昭远被俘。

另一方面,东路军刘廷让的进攻势如破竹,自从占据夔州(今四川奉节),开启长江入蜀大门之后,一路直逼成都,军队还没进入成都与北路军会师,后蜀孟昶已经举城投降。@*(待续)(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