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长廊

史博馆国家画廊 郭雪湖百岁画作回顾展

【大纪元2月3日讯】 (大纪元记者白亚仕台北报导) 台湾第一代胶彩画家,也是跨世纪台湾美术运动重要的先驱,郭雪湖先生早在八十年前(公元1927年),即以弱冠之龄“松壑松泉”作品入选第一届台展,1928年更以胶彩画“圆山附近”获第二届台展的特选,当时与同侪画家林玉山、陈进,同享“台展三少年”的传奇与美誉,其一生致力于台湾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卓著,今年2008适逢郭雪湖先生百岁大寿,史博馆特举办“时代的优雅—郭雪湖百岁回顾展”,展期2月1日起~3月16日止。内容除了90幅各时期代表作品之外,陈列珍贵的照片资料与新闻史料,以表彰郭雪湖一生对台湾艺术界的耕耘与成果。

1908年出生台北大稻埕的郭雪湖,一生水墨、彩墨、胶彩兼治,其创作的质量惊人而且作品保存完整,他勇创新与求变,早期他容合东洋画的理念与中国水墨画的精髓,自创重彩、淡墨勾勒的技法,并吸收西方绘画的表现形式,将胶彩画的风格带向多元而宽广的境界。



郭雪湖先生的长女、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教授, 郭祯祥博士。(记者白亚仕摄影∕大纪元)



日治时期,台北大稻埕的淡水河边,秀丽的台北田园景观,不但是郭雪湖美好的童年回忆,也是日后艺术创作的泉源,艺术家对于出生地血浓于水的情感,透过艺术家敏锐的心思,用水墨与胶彩描绘出台湾风土民情真实的美。

画展开幕当天,郭雪湖的长女郭祯祥博士,感念父亲对子女们的影响,她说:“我父亲一辈坚持不卖画,卖画尤如嫁女儿一样的伤心与不舍,我父亲拥有旺盛的生命力,热情、专注的工作,作画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这种完美主义者是影响我们最深刻的地方,他以大自然为师,生性素朴、生活规律,一生纯粹为了艺术、为了文化,追求真善美的最高境界。◇

如果“松壑飞泉”是郭雪湖初入画坛的创作基石,那么“圆山附近”可说是他在画坛受到肯定的成名之作。当年他扬弃古人山水,据说在首届台展总督的开幕祝辞中,就令他意识到应以本土风光之美为创作表现方向,于是除了去图书馆研究之外,每天清晨5点起来跑到圆山去找题材,最后决定以圆山铁道附近(淡水线)为主。从构图、写生到完成画了2个月,定稿又花了半年,绘制正式作品前完成了这幅底稿,听说郭雪湖画到收件前一天参赛作品才告成,参展作品与底稿作品大小一模一样,其用色的繁复、层次分明而不紊,两图构图虽有些微差异,但用功至勤的态度,笔调的稳健与色彩的沈稳不相上下,底稿反而保留了更多作者原创性的想法。如左上角几只飞翔的白鹭与几朵优雅的白云,在构成上比正式作品更奇丽多姿,这幅充满了灵秀以及对大自然田园的讴歌,当时日本莅台评审也是南画的大师松林桂月曾赞誉说“细密画的变种”。



圆山附近 底稿 1928年 胶彩‧绢 91*182公分 台北市立美术馆典藏。(记者白亚仕摄影∕大纪元)



圆山附近 1928年 胶彩‧绢 91*182公分 台北市立美术馆典藏。(史博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