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成大无人飞机 十月挑战跨海150公里

【大纪元3月11日讯】〔自由时报记者吴幸桦/台南报导〕由成功大学航太系教授萧飞宾所率领的无人飞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 )与微卫星研究团队(RMRL )所研发,拥有百公里航程的“黑面琵鹭号”无人飞机,即将于4月初问世,预计10月进行往返台湾与澎湖来回一百五十公里的跨海飞行计划。

不过,受限于研究经费及台湾市场,目前台湾的技术比起较先进的国家,大约落后三至五年。

若完成挑战 将写下纪录

台湾部分,以国防部军备局中山科学研究院研究无人飞机的军事用途为主,成功大学、元智大学等学术单位也致力于此领域研究,两校均曾缔造出往返屏东东港与小琉球十六公里的航程纪录。“黑面琵鹭号”如果能成功完成挑战一百五十公里航程,将会为台湾的无人飞机技术写下新的里程碑。

新无人飞机 重影像性能

成大团队第一代“天鹅号”无人飞机(SWAN UAV ),2005年成功往返屏东东港与小琉球,今年推出的“黑面琵鹭号”无人飞机(Spoonbill UAV,中文名非直接英译 ),机身之尺寸增大为长二点二公尺、宽三点五公尺、高零点九公尺,拥有视距外自主飞行及地面目标物追踪、影像回传等性能。

成大研究团队昨日先让“黑面琵鹭号”无人飞机六十%缩小版亮相,也将于下个月出席在英国举办的无人飞机国际研讨会,发表这项研究成果。

新一代优势 结构更稳定

萧飞宾表示,黑面琵鹭号无人飞机为后置引擎,让引擎排出的废气不至于影响飞机的摄影设备;其次,以ㄇ型尾翼,取代天鹅号的V型尾翼,增加飞机结构及飞机控制的稳定性,并以汽油引擎取代木精引擎,成本较低,燃烧效率较高。

讲究低耗油 酬载力更高

成大无人飞机与微卫星实验室自一九八五年成立,即着手无人飞行载具与系统的研究。由最早的气动力外型设计、性能设计、各种功能性酬载测试,一直到近年来的全系统整合与飞行测试,已经具备了视距外自主飞行以及地面目标物追踪、影像回传等能力。

天鹅号即曾于2005年7月底,进行视距外跨海自主飞行验证,起飞地点为屏东东港,目标航向为小琉球,过程中,地面控制站台全程监控天鹅号的机载航电状况,及其航向、航速、高度、姿态等重要资讯。

萧飞宾指出,黑面琵鹭号无人飞机,将具备更低油耗与更高酬载能力之特性,能够进行更长程、长时间之视距外飞行,将进行跨海飞行计划,以来回至少一百五十公里为目标。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