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术

立鉴:“神韵”引领正统文化之复兴(三)

【大纪元3月12日讯】(三)“神韵”的主体艺术形式

有一张神韵晚会的介绍传单上是这样介绍“神韵”的,我觉得这个介绍基本上简单的概括了“神韵”的表层艺术形式上的特点:

2008年神韵晚会全球巡演

世界级艺术精品,五大特点综合:

一、独创高科技超大天幕制作,三维立体动画效果,与舞台演出浑然一体,倍受赞叹。

二、集东西方乐器的大型交响乐团现场伴奏及声乐表演,全部原创音乐,气势如虹。

三、服饰华美,色彩明丽,展示华夏“衣冠上国”的风采。

四、以中国古典舞为创作和表演基础,舞蹈刚柔相济,赏心悦目。身韵、身法与技巧的完美结合,表现手法细腻。场面宏大,美不胜收。

五、展现中华五千年神传文化以及敬天重德的理念,难得的心灵洗礼。一台集视觉、听觉及心灵感受为一体,展现纯真、纯善、纯美的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神韵晚会,将带给您前所未有的美妙体验。

“神韵艺术团”的晚会从节目的形式上看目前包括中国古典舞、独唱歌曲、乐器独奏,舞蹈的伴奏音乐采用了管弦乐队结合中国传统乐器现场伴奏。整个晚会中所有的节目的编舞、服装、伴奏音乐作曲、配器、独唱歌曲的作词、作曲、独奏音乐作曲、背景天幕设计都是“神韵艺术团”艺术家们的原创。

独唱

“神韵”的独唱节目在形式上只用钢琴伴奏,歌者采用的都是美声唱法或民族唱法,讲究发音方法,曲调上节奏平和、稳重,歌词内容多以思乡、善恶、人生的思考、法轮大法真相等为主题。独唱节目的背景天幕采用简单而大气的与每个歌曲内容相配合的风光图画,同时天幕中有滚动显示中外文的歌词字幕,所以中外人士都能明白歌的内容。“神韵”的几位歌唱家都具有各自独特的风格。来到欧洲巡回的几位歌唱家,男高音关贵敏的声音清亮高亢,女高音白雪的歌声柔美婉转,女高音姜敏的歌正大坚定,女低音杨健生隽永淳厚。

“神韵”的这种简单的独唱表演形式,在现代的舞台表演中可以说越来越少见了。能够敢于这样用简单钢琴伴奏进行现场演唱,任何声音和呼吸上的缺陷都会暴露无遗,没有扎实的基本功的歌手做不到,也不敢这样唱。所以现在中国大陆的晚会中,已经是假唱盛行。

现代人类的生活越来越忙碌、嘈杂,人心越来越不静,心不静也就无法体会正统的演唱,人会觉得不够刺激,流行音乐的强烈节奏和声嘶力竭的歌曲旋律迎合了人的追求刺激的心理,商业利益的驱使导致正统的演唱越来越没有市场。很多有基本功的歌手,出于商业利益为迎合观众越来越放弃了正统的表演形式了。

我们看到“神韵”的演出中一直非常坚定地走正统艺术形式的路,所有的歌唱演员都采用正统的唱法和平和的基调,歌唱家们本身的修养使他们的歌声很稳、很静,没有丝毫的流行音乐的那种躁动,他们的歌声像清流一般流入人心,像春雨滋润着现代人难得安静的心。这种基调和内在的力量使“神韵”晚会中观众真的能静下来了,这种宁静开启了观众与演员心对心交流的通道,加上歌唱家扎实的基本功、娴熟的演唱技巧、歌词深刻的主题内容使他们的歌曲非常能打动人。

从各地观众的反馈中我们看到,人们真的在用心听歌,西方人通过字幕也能理解歌词的含义,在听到关于人生思考的唱词的时候,人们真正的在思考自己的生活。其实这才是正统歌唱艺术本来的状态。

二胡独奏

“神韵”的演出中唯一的器乐独奏是二胡独奏,其形式也是像神韵的独唱节目一样采用了非常简单的钢琴伴奏。器乐独奏没有像唱歌直接以歌词表达内容那种方便的形式,完全是以音乐曲调表达,对演奏者的演奏技巧、个人修养的要求更高。

二胡可以说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乐器,一方面它本身具有一种哀婉、惆怅的音色。另一方面二胡具有很强的表述性,主持人林理善介绍节目时用二胡模仿了好几种不同的声音,它确实像人在说话一样,你很容易能听懂它旋律中的情感。

“神韵”二胡演奏家戚晓春的独奏把二胡乐器本身的特点、曲子的内涵、演奏的技巧和情感的表达都发挥到了极致,天衣无缝,堪称一绝。第一个音符一出,就抓住全场观众的心了,那二胡在她的演奏下如歌者,如泣如诉,哀缓处全场屏息,轻快处全场欢悦。不少观众在评论中认为戚晓春的作曲和演奏的水平已经超越以往的任何的经典二胡名曲名家,她的演奏更感人,内涵更大。

舞蹈

除了独唱和二胡独奏,“神韵艺术团”更多的节目是舞蹈。“神韵艺术团”除了在2007年圣诞节在纽约彼肯剧院的“圣诞奇观”晚会上“纽约市芭蕾舞团”的首席芭蕾舞演员尼拉斯.马丁斯和国际著名客席舞蹈家安娜‧丽赛卡受邀表演了芭蕾舞之外,“神韵”在各地的巡回中的舞蹈基本上都是中国古典舞的形式。

到目前“神韵”在各国的巡演中,观看演出的舞蹈界专业人士也很多了,他们从不同角度对“神韵”的舞蹈表演给予了高度评价。西方的专业舞蹈界人士认为“神韵”的舞蹈演员基本功功底非常扎实,而且不仅是体现在个别演员,而是整体水平都非常高。另一方面,主角演员的一些高难度技巧动作完成得也很好。比如在“嫦娥奔月”中男主角的翻腾动作,和“善念结佛缘”中男主角的一些动作难度较大,完成的水平很高。

中国古典舞中动作种类多,体系很大,作为中国戏曲的基本功的毯子功练习就有很多种动作。与西方的芭蕾舞相比,中国古典舞动作的丰富使创作上比较容易,再加上中国五千年文化中的历史积淀,可选择的素材非常丰富。所以“神韵”选择了中国古典舞的形式就能够比较如意地表达故事情节同时也能融入各种动作来表现高超的技巧。

特别地,在“精忠报国”这一节目中我们看到了男演员表演了一些精彩的中国武术动作,有基本武术动作,也有相互搏击和舞枪的动作。武术可以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很有特色的方面,在中国文化中武术和舞蹈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舞在近代以前是在民间和宫廷流传,还没有规范和系统的教学,而各家各派的武术却各自比较完整、系统的承传着,各门各派的武术构成了丰富的文化。而中国传统社会的生活中,在欢庆和宴会中有武将表演舞剑、舞枪、舞棍等是一个重要习俗,著名的典故“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中就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载,这时的武术表演也就是一种舞蹈了。武功的动作难度、练习强度、搏击中的惊险程度都非常高,按照这种水准练出的功夫拿来表演舞蹈,当然是游刃有余,可以说中国文化中的武术“文用”加入中国舞后,把中国舞的技巧动作提到了极高水准,这是其他民族的舞蹈体系所难以匹敌的。

身韵

刚才谈到的“神韵艺术团”的身法、技巧方面,这还是像体操比赛中可以比较直接评价和比较的动作硬指标,训练中也有比较明确的动作过程,“神韵艺术团”的表演中更出色的是其舞蹈中的“身韵”表现得非常地道、逼真、到位,这方面更抽像,更难表达。每个民族的人都有这些经历久远年代的古文化渗透到人的基因中表现在人的一举一动当中的姿态特点,这些内在的韵味是真正的各个民族的味道。现在人们能够看到的芭蕾舞一看就是那种西方式的很高雅的身韵特点,京剧中的动作一看就是那种铿锵有力的身韵特点,中国各个地区和民族的人都有自己的身韵特点。而这些恰恰是中国舞文化中丢失得最多,最难以找回的东西了。

加上随着人类道德的下滑和现代流行艺术的冲击使人类舞蹈艺术中的身韵也变异很大。在电视里的流行音乐的伴舞中和其他舞台表演中人们越来越多看到的都是所谓的现代舞,也不讲基本功和技巧,编舞都趋向浮躁和疯狂,使观看者也随之浮躁和疯狂,完全没有美感,也谈不到什么韵味了。世界各国现在都是这样了,电视中整天充斥的全是这些东西,好像是传统舞蹈越来越不吃香了。

可是“神韵艺术团”的舞蹈演出中我们看到原汁原味地表现了各民族的韵味。“神韵”的蒙古舞一看就是地道的蒙古族男女豪放的身韵姿态特点,藏族舞真的是地道的藏族女子的开朗的身韵姿态,鲜族舞是地道的鲜族姑娘恬静大方的姿态特点,满族舞是地道的满族女子优雅的身韵姿态,表现佛国世界的舞蹈中仙女舞表现得超凡脱俗,简直就是天女下凡,很多观众说“看呆了”。

能够把不同民族舞蹈的韵味和天国仙女的韵味都表达得如此到位,说明“神韵”艺术家们对神传文化和各民族传统文化都有非常深刻的理解,这种艺术造诣就不是一般的舞蹈学院通过普通的基本功和技巧训练能达到的了。这一点是“神韵”的艺术水平的一个关键体现,也是“神韵”之所以能够引领正统文化复兴的内在原因。

演员的内在修养

刚才谈到现代音乐谈到现代人的生活的忙碌中人们越来越不知道人静下来是什么样了,舞蹈艺术其实也走向了这种趋势。人们不断追求强烈的感官刺激,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为迎合观众编舞者越来越追求新奇,偏离传统。可是这种趋势走下去的时候很快就达到了饱和,当人对离奇的、非传统的舞蹈也感觉麻木的时候,要让人感觉刺激就只有更疯狂,最后就不仅仅是偏离正统舞蹈的动作规范特点,而是开始偏离人的道德规范了,着装更暴露、动作更低下才够刺激。这种情况特别是在流行音乐的伴舞中体现很明显,这种堕落的现代舞蹈艺术在发达的媒体传播下对人类道德的败坏起了极坏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这一点上来讲,复兴正统文化对人类未来社会的健康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艺术也直接影响着人的行为和社会的秩序。

“神韵艺术团”的舞蹈风格则与追求疯狂的现代舞正好相反,它很静,很理智,有分寸。“神韵”所有的舞蹈演员都在散发着一种内心的宁静,每一个动作都在宁静中展现,在这嘈杂忙碌的现代生活中,“神韵”的舞蹈表演使人静下来了,观众发现人在心静的时候感受到的快乐更真实,人们在宁静的心态中被“神韵”演员们那种真实的快乐感染着,观众在宁静中感到“神韵”演员们的每个动作都有丰富的内涵,被演员们的每一个神态所感动着。在观看“神韵”演出后接受的采访中,很多观众觉得自己的感动和赞叹已经超出了语言所能表达的范围,只能称之为完美。

能达到这样的演出水平,那就要求每个舞蹈演员都得有那么宁静纯净的心,“神韵”这种演员团体的整体的内在修为更难以培养,已经超出了一般的舞蹈训练和舞台经验的所能培养的技巧范畴,这种修养能使“神韵”舞蹈的每个细节动作都很感人。这种演员的整体的内在修养是“神韵”水平的另一个关键体现,这也是艺术家和非艺术家的区别所在。(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