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消息

合并裁员风险下 被并员工自保之道

【大纪元4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张东光编译报导)经济衰退,加上燃油成本高涨,已使美国三家航空公司不堪亏损而申请破产,也让达美航空与西北航空为求生存而启动合并。在不景气中,企业为求自保进行生存导向的合并乃司空见惯之事。但合并之后,据人力资源公司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的观察,新公司为降低成本极可能裁员,其中被并公司的员工往往首当其冲。所以这些被并员工在新公司架构下如何自保,更是一门重要的课题了。

被并员工 裁员高危险群

据统计,去年因合并被裁员的人数有36,918人,而今年以来被裁员的人数达7,796人,比去年第一季的11,649人还少。即便如此,员工绝不可掉以轻心。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的执行长查林格(John A. Challenger)表示: “即使今年因合并被裁员的人数有些下降,但我们发现救援导向或生存导向的合并案却有越来越多的趋势。成长导向的合并案是基于市场与研发需求而进行的,较不易裁员;而生存导向的合并案则着眼于经济规模与成本的控制,裁员数量就很大了。”例如,查林格提到:“据非正式管道透漏,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近期出手拯救贝尔史登(Bear Stearns)免于破产,但合并之后可能将裁掉7千名员工。”此外,达美航空与西北航空合并后预计将裁员1.4万人,因为两家公司皆声明未来新公司雇用员工人数是7.5万名,而现在合起来的员工总数是8.9万人。

不过,百事达(Blockbuster)与美国第二大电器连锁店Circuit City的合并案就不一定会裁员了。查林格认为:“百事达出价要买濒临破产的Circuit City,也是希望在这快速变迁的数位电子市场中寻求生存之道。还好百事达在去年资金紧俏时早已进行裁员了,所以一般认为合并后不一定会裁员。”

在房市崩盘、信贷紧缩持续下,除了银行业者外极有可能进行生存导向合并外,查林格认为,“其他可能进行生存导向合并的产业还包括零售业、制造业、消费品行业以及制药业。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必须留意公司可能发生的突发性合并。”他同时提到,“大部分的合并案中,存续公司的总部往往继续存在,而被并公司的总部则被裁撤,所以裁员风险最高的是被合并公司的员工。而存续公司的员工对公司的文化、运作程序等各方面较为熟悉,所以较不易被裁员。”

被并员工因应之道

被合并的员工既不能坐以待毙,也不能操之过急。如何保住自己的饭碗,并在适当时机争取升迁机会,查林格的观点归纳如下:

1.欣然接受新公司的运作方式:假设你不幸处在这个不利的环境,你首先要做的是克服心理障碍,欣然接受新公司的运作方式。除非离职,否则就要去适应新公司的运作方式。绝不能把以前旧公司的作法经常挂在嘴边。我们发现大多数被并员工都因无法适应新公司的运作方式才失去工作的。

2.调整心态,融入新团队:你必须调整心态,坚信合并是公司最好的策略,而且热切期盼成为新团队的一份子,并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因为这种态度是新公司的经营阶层所要的。

3. 展现自己的不可取代性:向新公司的经营者展现自己的不可取代性是很关键的。你必须尽快知道自己的新主管是谁,并将自己最新的努力成果,以适当的统计数字完美呈现。

4.不做出不合宜的举措:身为一个被并公司的员工,最不该做出让新团队产生反感的举措。合并的初期不该要求加薪、度假,或与任何人产生不必要的争辩。更重要的是,不要去说、去做任何会让别人误解的事情。休息时间在冷气房讲的讽刺管理阶层的俏皮风凉话,即使在旧公司是司空见惯之事,但在新公司的运作下,这些话都不能讲了。因为与同事间的戏谑之词往往会被新的经营阶层错误解读,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5.充分准备,等待组织重整机会:除非新主管的要求,否则你不要在合并的六个月内积极争取内部调职机会。但合并后经过一段时间还能存活下来的员工,就相对有调职机会了。因为新经营者为达成新的组织目标,很可能进行组织重组。组织重组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对那些准备好的企业经理人将是绝佳机会。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