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消息

中国热钱13兆6千8百余亿 超越外汇储备

【大纪元6月26日报导】(中央社台北二十六日电)流入中国的热钱到底有多少﹖中国社科院最近发布的报告指出,二零零三年至二零零八年第一季,累计流入中国的热钱多达一兆七千五百四十二亿美元(约合人民币十三兆六千八百二十八亿元),约为二零零八年三月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的百分之一百零四。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张明在报告中警告说:“一旦爆发金融危机,目前的巨额外储未必如我们想像中的那么充足。”

在这份题为“全口径测算中国当前的热钱规模”的报告中,张明运用调整后的外汇储备增加额减去贸易顺差与FDI(外商直接投资额),再加上贸易顺差与FDI中可能隐藏的热钱的方法,计算了二零零三年至二零零八年第一季的热钱流入规模。

同时,根据利差、人民币升值收益以及资产价格溢价,计算了同期内的热钱投资收益。

报告显示,零三年至零八年第一季,累计流入中国的热钱为一兆两千零三十二亿美元,热钱在中国的累计收益为五千五百一十亿美元(以零八年三月三十一日汇率计算,约合人民币四兆两千九百七十八亿),二者之和为一兆七千五百四十二亿美元,约为零八年三月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的百分之一百零四。

张明表示,这足以说明,当前中国热钱流入的规模是惊人的,一旦爆发危机,目前的巨额外汇储备未必像想像中的那么充足。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手段,控制热钱的进一步流入,并未雨绸缪地防范热钱大规模撤出。  

他表示,热钱流入中国的动因,在于获得利息、人民币升值收益以及资产价格溢价。热钱的投资对象大致包括银行存款、股票、房地产三类。

他指出,自从去年中国楼市、股市开始走低后,热钱作为套利性资产,理论上是一定会从这些领域撤出的。但奇怪的是,从中国目前的国际收支数据来看,外资仍呈流入态势。

张明认为,一种可能是热钱回到了中国境内的商业银行中。由于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形成的利差,热钱每年也可以坐享百分之十二的无风险收益。另一种可能,就是热钱流向了中国沿海地区的民间借贷市场。

外资通过向民营企业贷款,享受高额回报。由于大陆国内不允许高额借贷,因此热钱很可能设法通过各种方式逃过监管。例如,与民企签署短期的股权并购合同,外资首先购买民营企业一定数额的股权,在数月后,再由民企从外资银行处回购更大数额的股权,从而达到热钱套利的目的。

目前在中国大陆,这些资本回购、以及在回购中出现的资产溢价都是合法的。

相比真正投资于中国生产领域的境外直接投资(FDI),这些民间借贷市场的外资很可能是游离性的。它们只与民营企业签署短期合同,如果能够持续盈利,则可以不断续约。但是一旦出现问题,短期合同使得它们可以随时撤出中国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