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新闻

中国建全球第二大煤化油厂 引环保争议

【大纪元6月7日讯】(大纪元记者安柏编译报导) 面对全球石油短缺和油价飙升,中国拟采用将煤转化成石油的方法来缓和国内日益高涨的需求。据《路透社》报导,中国正在内蒙古草原上兴建全球第二大煤化油厂,把煤炭资源提炼成一桶桶的石油,这种煤化油(CTL, coal to liquid)因制造过程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而备受争议。

在内蒙的鄂尔多斯,约有一万名工人投入CTL厂的建造,完成后将由中国最大的国营煤矿神华集团管理。届时该厂将成为除南非之外,世界最大的CTL厂。该厂订于今年下半年开始运作,预计每年会将350万吨煤矿提炼成一百万吨的石油产品,相当于一天两万桶的产量。虽然只占了全中国石油消秏一天720万桶的一小比例,但如果营运顺利,到2010年之前,该项目将其煤炭产量的一半提炼成液体燃料或化学品,产量约为1.35亿吨,约占澳大利亚煤炭年产量的40%。到2020年,其产量可望占全中国能源需求的4%。

国际关注

拥有全世界最大煤炭储量的美国及煤炭产量豊富的其它国家均在密切关注中国对这项技术的使用。相对于今日的高油价,CTL厂的诱因是价格相对较低,并可减少依赖石油从国外的输入,为本国提升部分能源自给的能力。在美国已出现一些小型的CTL厂。

虽然一百年前即有CTL技术,但除了在纳粹德国和种族隔离时的南非外,极少被采用。十年来因石油价格翻涨三倍,故重新点燃了对CTL的兴趣。《石油暨天然气杂志 》根据南非的经验,估计CTL燃料每桶造价约67-82美元,实际价格取决于煤价与水价,当然建造CTL厂房亦需另一笔庞大的花费。

神华集团将成为第一个大规模使用直接CTL技术的商家。不同于纳粹德国和南非萨索尔(Ssaol)使用的非直接CTL技术,神华省略了将气化煤转为合成气的过程,直接将煤提炼为液化燃料,不过这种CTL厂的工业流程与设备极俱争议,因为二氧化碳排放量明显增加。

专家们指出,直接将煤提炼为液化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其它化石燃料的两倍,并且需要大量能源与水的供应。环保团体 –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盖瑞‧坎达尔(Gary Kendall)表示,CTL技术在历史上只出现过两次,它就像警钟一样,每次出现皆是国家面临能源危机的时候。二氧化碳和水是本世纪关键性议题,CTL制造的二氧化碳与需求的水多得令人心惊,而二氧化碳更是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原凶。

基于对环境的考量,2007年支持CTL的法案在美国未获通过。除非CTL支持者开发出将二氧化碳储于地底而非排放于空中的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冲击,否则将持续受到反对者的抨击。

神华和中国萨索尔(Sasol China)公司将联手研究在陕西、宁夏两省增设两座CTL厂的可能性。中国萨索尔的副执行长陈林明(Chen Linming,音译)表示,若是处理不好二氧化碳问题,这个行业就无法发展。他敦促政府支持二氧化碳储放技术。

水资源问题

CTL是否能大规模发展,取决于如何克服大量用水的问题。中国正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戈壁沙漠迅速扩大的问题。中国西北地区饮用水不足,且地下水位逐年下降。

神华计划使用地下水与循环水,来供应每年八百万吨的水需求量。陈表示,在第二阶段他们仍需寻求其它水资源,如黄河等。他不愿透露兴建CTL究竟花了多少钱,以及预计会排放出多少二氧化碳。

由伦得莱投资公司(Urandaline Investments) 的迈克‧柯门沙洛(Michael Komesarroff)表示,CTL虽较经济,但受限于水的用量和水资源的获得。黄河经常干涸,中国一些地方因滥用地下水,地下水位已从三十年前距地面的5公尺降为今日距离地面35-40公尺。

环保人士则指称,与其投资这种可能永久危害环境的液化油,中国与其它国家不如转向电动车的研发。WWF的坎达尔说,如果中国考虑到能源安全的问题,就应采取最有效的资源利用方式。将煤炭转为电力,对电动车收费,收益将可能是成本的三倍。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