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

《贞观政要》选读(六 )

贞观四年,太宗皇帝下诏书征调徭役修建洛阳的乾元殿,为到那里巡视做准备。给事中张玄素上书劝谏说:

陛下的圣明遍及万物、包容天下。诏令下达之处,哪里会不响应呢?心中所想做的,哪件事不随心所欲呢?小臣私下以为,秦始皇之所以能当国君,是凭借周朝的余威,又侵占了六国的强盛国力;因此他想把江山传至万世子孙。但只传到他儿子,国家就灭亡了。这是他放纵嗜欲,逆天而行,残害百姓的缘故。由此可见,天下不是靠暴力就可以征服的,神灵也不是随便就能倚仗的。只有大力倡导勤俭节约,减轻税赋,慎始慎终,才可以使江山长治久安。

如今陛下承上古历代君王之后,国家又处于百废待兴之时,必须用礼教及法制来治理天下,陛下应该先从自身做出表率。东都巡幸的日期还没有确定,就命令修葺宫殿,诸位藩王都要赶赴封地上任,也必须营建宫邸。这么频繁的征发徭役,哪里是疲惫不堪的百姓所期望的?这是不能修乾元殿的原因之一。

陛下当初平定东都洛阳之时,凡是高楼大厦一律下令拆毁,天下一致称颂,同心敬仰陛下的美德。哪能当初厌恶洛阳宫殿的奢华,今天又去承袭它的画栋雕梁呢?这是不能修乾元殿的原因之二。

多次听陛下说要去洛阳,但都未见成行,可见此事不是当务之急,那么修建洛阳宫殿就是劳民伤财。现在国家还没有两年的财力储备,为何要把东西两都均修好?百姓劳役过度,就会产生怨恨,这是不能修的原因之三。

百姓在遭受战乱之后,财力都差不多损耗完了,多亏陛下恩典,老百姓的生活才刚刚立足,温饱尚未解决,生活还不安定,三五年内恐怕不能恢复。为什么要修建还不去巡幸的洛阳宫殿,而让疲惫不堪的百姓雪上加霜呢?这是不能修的原因之四。

以前汉高祖打算建都洛阳,娄敬向他进谏一句话,高祖当天就西行将都城建在长安。难道他不知道洛阳地处全国的中心、各地缴纳赋税比较方便吗?只是因为洛阳的地势不如潼关以西易守难攻啊。陛下教化困顿疲惫的百姓,革除不良的社会风气,时日都不长,民风尚未完全回归淳朴,仔细权衡一下,怎么可以贸然巡幸东都呢?这是不能修乾元殿的原因之五。

我曾经看见过隋朝刚刚建造成的乾元殿,殿堂的楹柱和栋梁都特别粗大。这些大木料不是近处所产,大多是从豫章一带采伐运来,两千人拉一根大柱子,柱下面放置生铁铸造的□辘,中间如果用木轮,滚动起来会摩擦起火。一根柱子的花费,就多达数十万钱。而其它的费用,又超过柱子很多倍。我听说阿房宫修成,秦朝的百姓已人心涣散了;章华台筑好,楚灵王却众叛亲离;乾元殿完工,隋朝百姓的心都凉透了。况且以陛下今天的人力财力,怎能比得上当初的隋朝?现在国家刚遭受战乱不久,却要让饱受劫难的百姓再承担劳役,耗费亿万钱财,重犯历史上众多国君的错误,由此说来,恐怕比隋炀帝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很希望陛下深思,不要被由余之类的人嘲笑,那么国家和人民就万幸了。

太宗皇帝对张玄素说:“爱卿认为我不如隋炀帝,那么与夏桀、商纣比又如何呢?”张玄素回答说:“如果乾元殿修起来,结果就会像桀、纣一样,天下大乱。”太宗感叹的说:“我没有认真权衡利弊,才导致这么严重的后果。”又回头对房玄龄说:“今天玄素上奏疏,看来洛阳的乾元殿确实不宜重建。以后如果有事一定要到洛阳,露宿又算得了什么苦?所有的建造及征派的劳役,都应立即停止。然而,地位低下的人阻止地位高的人做事,自古以来就很不容易,如果不是张玄素的忠心耿直,又怎能做到这一点呢?由此可知,很多人的唯唯诺诺,还不如一位耿直之士的直言劝谏。可赐给张玄素绢帛五百匹。”魏徵感叹的说:“张公真有扭转乾坤的能力,可以说,仁义之士的善言,给国家带来的好处是太大了!”

评讲:

此文中张玄素列举了五个理由来劝谏太宗皇帝不可修建乾元殿,可是笔者仔细看了一下,发现除了第二个理由是要求国君生活必须俭约之外,其余的四个理由全是为老百姓考虑的。而国君生活俭约,不也是为百姓考虑吗?也就是张玄素说的五个理由全都是把天下百姓的生活安定富足、民风回归淳朴摆在首要的位置。正因为这样,张玄素才能说服太宗打消兴建乾元殿的念头。由此可见,古代贤明的君臣真正的做到了“先天下(百姓)之忧而忧,后天下(百姓)之乐而乐。”只要发现自己的所作所为会给老百姓带来不利的,就马上停改。

令人感叹的是,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现今的中国大陆已经不复存在。现在的为官之人,嘴上说的一套,实际做的又是一套。强拆民房,用老百姓的血汗钱大兴土木,大搞“形象工程”,及所谓的“奥运”场馆工程。置大多数百姓的生活困难于不顾。更有甚者,钳制不同意见,剥夺老百姓的言论自由。其暴虐之成度,夏桀、商纣王如果在世,都要自愧不如。那些发了疯似的执政者还美其名曰“为国争光”,更有一些不明真相之人参与其中推波助澜。

摘自 正见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7/9/5/48185.html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