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漫游

【摄影论坛】简说郎静山抽象画意摄影

【大纪元7月7日讯】华人摄影大师郎静山先生说:“写意即是抽像”。故笔者文章标题为:“ 简说郎静山抽像画意摄影 ”。

东西方对摄影作品的欣赏角度还不是完全一样,东方人凭感性看作品的较多,多时是品味作品的思想意义,有摄影功底的、对艺术感觉好的人对好作品把握的就好。西方人也是先凭感觉,这感觉是从学校里学来的知识套用,是西洋绘画基础的习惯思维,大多时是以作品的形式表现是否到位为标准。中国摄影的真正发展是从世界摄影史上的新闻纪实年x代开始的,缺少了在这以前的古典画意摄影时代的过程。中国摄影开始后的50年都是照像馆留取容貌、记录现实生活,只是把摄影作为一种记录的工具,很少有人把摄影作为艺术创作的手段,中国摄影对中国绘画没有什么影响,而中国画却影响了摄影在中国的发展,受中国画形式的影响,中国人自己提出了摄影艺术民族化的问题,因此,受中国画的影响中国摄影乃至亚洲一些地区的摄影艺术模仿中国画的形式创作出许多中国画意摄影作品,比如华人摄影艺术家郎静山先生是华人颇具影响力的风格摄影大师,他的集锦画意摄影作品是由多张底片合成为一幅作品的,利用了后期暗房制作的多种技术把作品合成一张看似中国写意画风格的作品,比如运用了在放大照片时中途曝光法、经过多次翻拍、再合成,再柔光拼缝再翻拍等多重后期技法,用光线和物影使影像达到现实世界找不到的虚拟影像,具有‘意象’特点,这和西方古典画意派的具象写实完全不同的,同是画意摄影,但是概念不同。毕竟郎静山先生的生年摄影辉煌期是在20世纪初中期,处在世界摄影史的印象主义流派出现以后,那时全世界都在大力推崇不同于古典画意的、多元的、有个性有创新力的新画意摄影流派,那个时期出现的画意摄影家多是从印象派观念延伸来的。

郎静山先生的摄影作品在当时的国际上或得了很多奖,在西方获多奖的原因取决于他的摄影基本功的沉淀,和摄影风格的创新。郎静山先生在12岁就读英国人创办上海南洋中学,他的美术老师善长摄影,给他的教化很深刻, 加之受父亲画中国画的影响,郎静山在艺术修养上从小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又说明摄影艺术和美术是分不开的。

郎静山先生将大自然的意念加入创作中 ,把中国画写意风格用于摄影作品, 如同他自己所阐述中国画特点和自己的画意摄影所说:“……集锦照相则不然,虽同一拼合,但经作者之经营后,遂觉天衣无缝。移花接木,旋转乾坤,恍若出乎自然。迥非剪贴拼凑者可比拟也。此亦即吾国绘画之理法,今日实始施于照相者也。”

郎静山先生的中国写意摄影之所以被西方看中,也取决于他摄影后期制作中把影调有意制作成如西方绘画基础的素描关系,在拼合作品时运用的是西方焦点透视构图,而不完全是中国画里的散点构图方法,更说明郎静山先生是运用了中西结合的手法,意识清楚的将中国民族艺术的精华之处蕴涵于西方摄影艺术之中。

加之那时国际摄影正处在印象主义发展时期。在他的早期纪写实照片和人物照中看似像西方绘画的素描。在50年代后期郎静山先生受西方现当代的影响也创作了很多利用暗房制作的幻影线条形式的现代抽像作品。

郎静山的作品主题始终是表现大自然、人文生活和怀旧情怀等精神方面的东西,平和淡雅,诗情画意,只是在表现上是印象派以后的美学观念。欣赏郎静山的中国画写意摄影要从他的民族观念去看、也要从世界摄影的历史时代发展去看。郎静山先生的摄影美学主张:“中国画与摄影均为平面艺术,理法相通,直接摄影可取经营之法,集锦(合成)照相可效传模移写之工,而物体影绘安排章法,写意即是抽像”。

——————–

后记:在很多年前,一位在澳大利亚居住的爱好艺术的著名华人社会活动家、外交家老先生曾经与郎静山先生是生前好友,他收藏了很多郎静山先生赠送给他的摄影作品,那一年曾经着手在澳大利亚举办郎静山先生作品与笔者的摄影作品联合展览。因为当时这位老先生的很多其他社会活动触动了共产社会的痛点,遭到来自一些非自由因素的干扰和威胁,使得老人家情绪激动,心脏病复发,就医无效,展览中断。在这之前笔者曾多次与老人家畅谈摄影艺术、探讨郎静山先生的摄影美学思想,大家都认为郎静山先生在西方的成功在于他对西方绘画基础的认知和他从小打下的艺术功底。(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