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农地银行满周岁 成交件数达1258笔

【大纪元9月1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韦枢台北十八日电)行政院农委会推动“农地银行”届满一年,经统计,截至9月15日止,已有273家农会25家渔会陆续成立“农地银行服务中心”,占全部农渔会家数的87.4%,经各农渔会努力,已经促成1,258笔土地交易,成交农地面积计387公顷,增加贷款约2.8亿元,显示农地银行发挥效益。

农委会表示,“农地银行”是由农渔会扮演农地租售等媒合服务角色,同时提供农地利用法令及农业专案融资贷款等咨询服务平台。农渔会有九成以上的总干事表示由他们提供服务,可强化农渔民对农渔会的向心力、增加农会收入及转型、提高员工专业素养及传达农渔民正确法律知识等效益,获得极大认同。

农委会统计,各农渔会累计已上网建置农地出租、出售及法拍案件数共计11,329笔 (含出租1,233笔、出售3,701笔、法拍6,395笔),回报成交案件数共计1,258笔 (含出租305笔、出售129笔、法拍824笔),成交农地面积计387公顷,增加贷款金额约2亿8千万元,显示农地银行推动已达到活络农地市场、协助农渔会处理不良资产问题的初步成果。

农委会指出,为了推动更多、更好服务,“农地银行”打算改版网站功能,新增线上功能包括渔船机具中介服务、二手农业资材交换、成交价格查询、多笔农地共同租售等功能,并新增农渔会服务网页及提供会员自由指定想要委托的农渔会。并定期发行“农地银行电子报”,主动提供大家掌握农地第一手资讯。

随着推动第三阶段农地改革政策,未来农委会更将在农地银行既有的基础上,规划配合“小地主大佃农”政策,成立“小地主大佃农”资讯专区。

这个专区结合休耕农地资料,强化农地银行资讯系统媒合服务及管理功能,协助无力及鼓励无意耕作的小地主长期出租农地,再由农会协助一次付租、承租人分期支付租金机制的条件,确保农地租赁交易安全,从而落实农业经营规模化、集团化及效率化,并藉由减少农地休耕闲置,活化农地资源等辅导措施,促进农业全面转型升级,提高整体农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