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1+1

台湾中研院:解密糖分子 广效疫苗有望

【大纪元10月13日讯】(大纪元记者于倩综合报导)台湾中央研究院13日发表研究成果,找出禽流感病毒与宿主细胞最初结合过程中糖分子的角色,未来将可研发出多种流感病毒的分子疫苗,扩展到其他具有多量糖蛋白的人类病毒,像是一般流感病毒、C型肝炎病毒、或HIV病毒。这项研究论文研究结果获刊于《美国国家科学院期刊》。

中央研究院研究员马彻表示,这样的实验结果,可以制作出流感病毒共同的氨基酸序列,并且修饰表面上的糖分子,便可以研发出对付多种流感病毒的分子疫苗;未来可扩展到其他具有多量糖蛋白的人类病毒,像是一般流感病毒、C型肝炎病毒、或HIV病毒。

由中央研究院院长翁启惠、基因体研究中心马彻实验室、吴宗益实验室组成的研究团队,研究禽流感与宿主细胞最初结合过程中,“糖分子”扮演的关键功能。

马彻13日表示,流感病毒细胞例如H1N1、H5N1的表面,最多的是糖蛋白“血球凝集素”(HA),HA的任务是附着到细胞上,HA表面有很多糖分子,研究原本的目的是要找出糖分子在其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

实验结果发现,24种糖分子中,H5病毒只与禽类的糖分子结合,不容易与人的糖分子结合;也发现HA表面的糖分子越少,HA功能不但不受影响,反而变得更好,与细胞的结合性越强,如果HA表面糖分子越多,与细胞结合性反而越弱。这样的结果,让研究团队猜测是否与诱发抗体的强弱有关。

研究团队进一步将原型与单糖型H5糖蛋白制作的疫苗,注射在小鼠上,检测小鼠血液中所产生的抗体。研究成果显示,对照组的小鼠9天内全部死亡,原型H5疫苗组的存活率20%,单糖疫苗组存活率50%,实验也发现单糖H5疫苗也可保护H1N1的感染。

中研院助研究员马彻解释,病毒利用“糖”分子,把自己伪装起来,导致人类细胞无法辨识,也就无法产生抗体对抗,但是,如果人类施打糖分子较少的疫苗,可以有效诱发人类的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对抗病毒。

研究人员表示,目前流感疫苗,都是用整株病毒制成。由于所有糖分子都存在,就好像多了一层遮蔽一样,所产生的抗体没办法辨识蛋白体的全貌。然而,如果把糖蛋白上多余的糖除去后再产生疫苗,所产生的疫苗不但不具病毒的危险性,而且可以产生更好的免疫力。

美国国家科学院特别发新闻稿介绍研究成果的重要,该项研究成果,已经申请专利,并技术移转给美国迈阿密OPKO Health公司,其台湾子公司将在台继续疫苗研发工作。这项研究成果也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期刊》上。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