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学者忧大学生学习散漫 缺国际竞争力

【大纪元11月1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林思宇台北11日电)大学生上课散漫引发社会关注,学者忧心,大学生成长在舒适环境,忘了力争上游,忽视通识课程将缺乏创造力,未来的国际竞争力令人忧心。

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长洪兰日前到台大医学系评鉴时发现学生上课吃泡面、啃鸡腿、睡觉等,呼吁学生也要“敬业”,引起社会广泛讨论。

交通大学校长吴重雨今天受访表示,台湾学生对课业的认真程度有待加强,许多学生在高中及国中时期功课压力都很紧,到大学时就容易松懈,会影响到日后的国际竞争力。

要如何让学生培养竞争力?吴重雨认为,让学生到国外亲身体验,多接触外面世界,才能体会到全球竞争,回来就会自动反省,勇敢走自己的路。不少交大到美国名校交换的学生回来都告诉他,台湾学生在期中、期末考时用功读书,但美国学校学生是天天都这么认真。

台大学生被批评,有人认为凸显出长久以来,理工科学生忽视通识课的心态。台湾大学主秘廖咸浩表示,高中教育提早专业化,“会动摇国本”。学生高二时就分流,理工科学生就不碰人文课程,等到大二、大三时才又接触人文课程。

廖咸浩认为,人文课程不能忽视,如果医学院学生没办法关怀社会,要如何成为好医生?同时,人文课程训练学生的创造力,好的人才是要有创新能力。

廖咸浩以美国史丹佛大学为例,大一、大二的人文社会与理工的课程有一定比例,到大三才分流,就是不希望学生太早被局限;台湾电机系学生到美国留学,运算没问题,但如果是资讯软体类的学生就比较弱,因为软体是需要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