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新闻

走马换将 《财经》洗心不革面

【大纪元11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晓宇澳洲珀斯综合报导)11月9日(周一),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业期刊《财经》杂志的主编胡舒立,和她几乎整个的原班编辑和写作人员,共约150人,悉数辞职。震荡多时的《财经》人事变局也终于尘埃落定。唯有负责插图和照片的美编部留了下来,所以《财经》可能会保持原有的外观,但内容将不复从前了。

据《华尔街日报》报导,《财经》发生如此大震荡的原因传言颇多,包括说胡舒立想率人马另立门户的说法。但过去两天《财经》内部的工作人员会议传出来的不同看法,和网上传出的记者辞职信,使真实的故事露出端倪,或有助于解释胡舒立和《财经》的出版商–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联办集团-SEEC)老板王波明之间分道扬镳的真正原因。

王波明:在中国,所有记者都必须在政府许可的界限内活动

王波明是《财经》的出版商–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联办集团-SEEC)的老板,他和胡舒立于1998年创立《财经》杂志。周二(11月10日),他与联办集团的其他管理人员与《财经》的工作人员谈话时表示,他和胡舒立之间不存在创刊理念上的分歧。

他说,在中国,所有记者都只能在国家允许的界限内活动,根据他的谈话记录,他还说,“我和舒立之间绝对没有分歧”。

章知方:报导新疆7∙5事件违反“报导纪律”

在周二的同一次会议上,一起与会的联办董事之一章知方随王波明之后表现出更具有攻击性的态度,他列举说胡舒立如何在已经另立门户、筹组新杂志的情况下继续与联办磋商、为《财经》争取资金支持。章知方说明了新公司的具体股权结构以及注册日期。

但章知方并未提及在这段时间里,《财经》一直在招聘胡舒立的接班人。

章知方承认了胡舒立的支持者所提出的一个关键问题–即新疆7∙5事件。章知方说新疆7∙5事件中,胡舒立的记者违反了“报导纪律”。新疆7∙5事件发生后,胡舒立曾派出一组记者到新疆进行采访,但他们的文章在《财经》杂志和网站上都没有发表。胡舒立此举招致政府对联办集团的批评,章知方说这些记者犯了错。

王烁:7∙5事件后联办发最后通牒

周三(11月11日),已经递交辞呈的《财经》前执行主编王烁对此予以辩驳。他说新疆7∙5事件发生后,《财经》收到了联办的最后通牒,主要是要求《财经》必须将所有封面故事、争议性报导以及所有与金融和经济无关的稿件都送交母公司联办审查。

王烁说:“我们都是新闻工作者,我们知道在中国,没有哪个新闻机构能根据这些‘纪律’运转而取得成功。”

管理层说周一的大批人员辞职不会影响11月23日下期杂志的出版。管理方与员工进行1小时谈话即将结束时,介绍了一位现年38岁记者何刚接任《财经》执行主编。

何刚说,如果杂志采编力量不足,那么可能使用自由作者或著名经济学家撰写的文章来填补杂志的空间。

《财经》外观或许看上去还会是老样子,但内容不会再有从前的风貌了。

记者付涛:为中国的新闻人留下几条不那么干净但仍努力保持洁净的小路吧

网上传出《财经》原金融组记者付涛的辞职信,写的十分感人,付涛写道:

《财经》十年来的成功,能给中国留下什么?真的超过先贤了吗?1926年9月1日,《大公报》在复刊号发表的《本社同人之旨趣》中,提出了著名的“四不”社训:“不党、不私、不卖、不盲”。

作为普通员工,我不能尽悉目前《财经》动荡的局面究竟如何一步步酿就,但从零星的网上信息和坊间传言来看,曾经似乎已朝着“四不”原则的先贤之路迈步的《财经》,如今毫无疑问地在“不私”两字面前滑倒了,正如《大公报》的一些先贤在“不党”两字面前摔跤一样。

媒体若不能成为真正的“公器”,也不应该成为一部仅仅赚钱的“私器”!我相信,那些愿意降薪降职来到《财经》的人,并不期望自己在这里发大财,也许是为了“成名的想像”,而也许,就是那样简单,不过是为了在这块黄土地上找到半寸新闻净土以“立锥”。

历史选择了你们,你们没有选择历史。这两个月中发生种种不堪的景象,已经极大的消解了《财经》十载垒积的半寸高台。我无意在这里做任何道德指责,我所信仰的上帝每天都提醒我,我同你们一样是罪人,一样软弱,一样难担重负。但也许你们能像我一样,正如我能像我所跟随的耶稣那样,试着先拿走那颗坚硬冰冷自傲的心吧。

尽管我没有亲耳听到你们关于眼前这件事的描述和解释,但我愿意相信,你们做出关闭谈判之门的决定时,有着与《财经》采编团队离职同样充足的理由。祝愿《财经》走好,毕竟它的读者是无辜的。

在这最后,我只是希望(哪怕是奢望)无论结果如何,分手的双方不要再互相谩骂和攻击,尤其以暗昧的方式,无论是传播谎言还是网上删贴。为中国的新闻人留下几条不那么干净但仍努力保持洁净的小路吧,毕竟,还有那么多稚气学子的清澈的眼睛在看着你们,他们正如当年的我一样。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