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新闻

江苏政府搞民调 地方官员忙造假

【大纪元2月14日讯】(美国之音记者:亚微华盛顿报导)江苏省地方政府官员被指控在考察小康达标情况的民意调查中公开造假。评论人士指出,这一事件玷污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建议采取古代暗访的方式,通过扩大考核内容,考核官员的政绩。

*上有调查之政策 下有糊弄之对策*

中国媒体报导,江苏省为了解小康达标情况日前在南通市的启东、海门、通州等地进行了随机电话民意调查。据老百姓反映,当地干部要求受访者按照事先发放的标准答案回答问题,不少中小学准许放假一天,让学生背熟答案,协助家长应对电话调查。

据悉,江苏省的考核办法规定,民意调查认可度只有超过60%,才能认定某县(市)全面小康达标,因此有些干部为了小康达标的政绩就采取了这种欺上瞒下的做法。

*作假 拔高 注水*

《中国青年报》的文章说,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之风,已浸入某些地方组织的骨髓之中,经验失真、材料搀假、典型拔高、数字注水不再是个别现象,而广泛存在于社会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文章指出,这种公然造假是以组织的名义推行的,从上到下、从市里到乡镇,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都参与其中,不择手段地集体造假。

《新京报》的报导指出,江苏省提出建设“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高水平小康,而且将民意调查引入小康认定机制,这本来是一件好事,搞民意调查就是为了要实现“不含水分”的目标,但是地方上却出现这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

《新京报》的记者在走访十几个村镇,以及对村民的调查后发现,各地造假都是同出一辙,那就是,发标准答案、学生放假、现金实物奖励、干部承包到户。

*垄断资源也垄断民调答案*

江苏独立中文笔会会员陆文认为,这种公然造假的情况是当地干部在个人利益的驱动下所为。

“他们不信仰共产主义,他们对这个政府也不忠诚。他们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占山为王,形成自成一体的独立王国,而且把所有资源都垄断了,随时敲诈我们老百姓,用针筒捅在我们的大腿上抽血。”

中国公民监政会成员、江苏企业培训师陆广也指出,江苏省的民调结果明显不符合事实。

“比如说要达到小康,那么标准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这经不起独立民间人士的调查,也经不起历史的考验。这样的活动早就应该终止。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可能习惯了报喜不报忧,谎话连篇,这样的风气实际上对国、对民没有任何好处。”

*民调有理 但政治体制改革落后*

中国和谐社会研究学者、社会问题专家察今首先肯定,从纯经济层面看,江苏省在达到小康水平方面同全国其它地方相比,做得还是比较好的。

他说,17大之前,李源潮担任省委书记时,江苏实行的富民政策就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察今还指出,江苏省政府通过统计局把小康调查的民意调查纳入业绩考核,也是一个值得称道的事情。他分析了江苏省出现弄虚作假情况的深层原因。

“一个是思想路线与体制路线或体改路线的矛盾。思想路线要求实事求是,无论是考核,还是做别的事情,理论上要求应该实事求是,但我们的体制还是陈旧的计划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而现行的行政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远远落后于思想路线的要求,这是一个矛盾,就必然会导致弄虚作假、欺上瞒下。”

*以民考官 别让官代民言*

察今指出,除了体制原因之外,考核内容与考核主体的矛盾也导致了弄虚作假的情况出现。用察今的话说就是,考核内容包括考察各级政府为老百姓做了什么事,但考核主体往往没有老百姓什么事,而是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考核,因此,下级政府为了应付上级就有可能弄虚作假。

察今建议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采取上下结合、以民考官的措施,来优化考核主体的问题。

“考核主体的优化应该是以民考官,上下结合。你为老百姓做事,是老百姓的公仆,那么主人就是老百姓,主人就要考核仆人,但是要上下结合。具体做法就是,地方政府不但要向上级述职,作述职报告,而且要向辖区内的老百姓作述职报告。现在的现代化通讯设备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无论是电视、广播、网络,还是会议,都可以向老百姓述职。”

*暗访突查防造假*

察今建议,在考核政府官员政绩方面可以参考古代暗查、暗访的做法,以不定时的方式、在不事先通知的情况下,进行上面对下面,下面对上面的考核,这样就可以使弄虚作假行为没有可乘之机,另外把纯物质和纯经济的单一指标扩大,使其更加科学化、人文化和综合化。

察今指出,不但要考核经济发展指标,而且还要对社会公平、司法公正、分配公正、维权效应以及宪法的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这些内容都加在一起,才能构成和谐社会的考核指标。

关键词: 江苏,小康达标,民意调查,造假,考核,政绩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