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关系

法人戳破六成石化业已西进 挟ECFA喊价

【大纪元3月2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陈梅英/台北报导〕东盟经贸体不论加一或加三都让国内石化业忧心忡忡,率先发难的台塑集团总裁王文渊并危言耸听表示,东盟经贸体一旦形成,对台湾石化业冲击以十兆元起跳;实际上,台塑赴越南投资设上游炼油厂才刚获越南政府同意,而石化中下游业者超过六成早就都在中国投资,不签ECFA真有那么严重吗?

影响产值近四兆非十兆

根据工研院IEK ITIS计划统计,2008年石化工业(含石化原料、塑胶业、橡胶业 )产值估计与2007年的新台币二兆二千五百五十二点四五亿相近,预计为二兆二千四百零三点四五亿元,就算再加上纺织等泛石化工业,影响产值接近四兆,而非十兆元起跳;何况上述产业多数都在中国投资设厂,签不签ECFA到底对外销中国市场的冲击有多大,必须审慎评估,不是像企业界那样“就地喊价 ”。

一位长期观察台湾石化产业的法人认为,这个时候接近一年一度塑化业者与中油谈判价格时点,石化业此时纷纷出面喊话也跟价格策略有关,不见得已迫在眉睫。观察过去每次WTO或四年前中国刚与东盟协商时,类似台湾不加入就会边缘化的谈话也层出不穷。

该法人指出,以上游塑化原料如乙烯等价格来看,卖方市场时价格波动幅度远比六—八%关税还大,因为市场有需求,根本不会在意关税问题,过去几年台塑集团不就在这等好光景下,获利大幅飙升;现在因景气冲击,市场转为买方市场,才会凸显关税对业者成本的压力,但时间一旦拉长来看,市场供需才是决定产品售价最主要因素。

中下游几都在中国设厂

而且如果以成本来看,最在意关税的应是中下游加工业者,但台湾中下游业者几乎都在中国投资设厂,更没有产业会被迫外移的问题。

过去许多研究单位对台湾石化业投资过于倾斜中国也一再示警,但业者基于地理接近等便利因素,完全忽略中国以外市场,如今才来以商逼政,要求政府完全开放,看在一般民众眼里,情何以堪。

根据越南投资评论的报导,台塑计划投资一百五十亿美元在越南中部的河静省设厂,预估年产石化产品一千五百万吨,这项投资案已获越南总理阮晋勇核可。报导指出,河静省人民委员会同意在永晏(Vung Ang )工业区提供一千公顷的土地给台塑,石化园区预计2010年动工。台塑目前在越南的投资还有钢铁与纺织,未来也将触角延伸到石化上游。

尽管这项投资金额高,法人间研判台塑可能被迫在钢铁与塑化之间择一,但也显示,若要避开东盟经贸体完成后的关税问题,签署ECFA向中国靠拢不会是唯一选项。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