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真情

小筱心情日记:心无旁骛的纯净

从昨天3月21日开始连续10天,大纪元总社在桃园县南崁举办“大纪元国际摄影大赛得奖作品巡回展”。我对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深感兴趣,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我们看到的美丽作品,都可能是摄影者等上几小时、几天甚或更漫长的时间,等了又等所抓住的真实情感,那份用心的投入,于一瞬间所捕捉的色彩景象,让我感受到那份可遇不可求的珍贵,也为摄影者祥和等待的心境而感动,是纯净的状态下才能拍摄出这样触动人心的作品。

今天我在展览现场为来宾导览作品时,除了其精湛的基本功外,来宾们对于作品本身所传达的意境与内涵相当的感兴趣。每一位观赏者当下的心境不同,感受也全然不同。其中有一幅作品,拍摄于印度半岛最南端的一个小岛斯里兰卡,作品名称是“美丽世界里的艰困生活”。渔民们利用涨潮时或立或坐在木头横杆上垂钓,也称其为“高跷钓鱼法”。

我第一回见到这幅作品,感受的是当地居民的那份为讨生活的坚忍不拔。心中想着,那样坐在木杆上一定很辛苦吧!当我也听听来宾者的想法时,有位观赏者告诉我,他觉得那样的生活非常惬意,从他们握着鱼竿的手,给他的感觉,渔夫们是很自在愉悦的。

我又查阅了其他当地的摄影与文字描述,在那样的环境,渔夫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打着赤膊,身上黝黑的发亮。神态中少有疲惫、抱怨。生活没有太多的想法,乐天知命。那就是他们的生活,纯朴而单纯。

前些日子,朋友借给我一部影片:“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故事中给我较深触动的同样的是那“心无旁鹜”的纯净。故事中的老人,带给主角米尔曼对生命与生活的全新认识,于是米尔曼以古希腊圣哲之名“苏格拉底”称呼这位在加油站工作的老人。他教米尔曼学习单纯、快乐、不复杂的生活--“快乐的秘密并不在于寻求更多想要的,而是在于培养少欲的能力。”屏除脑中所有的杂念,专注于当下。

故事中有一回,老人告诉米尔曼,将带他到一个令其大开眼界的地方。米尔曼满心期待的登上了山顶,走了几个小时的路程后,终于见到苏格拉底所说的山顶,却发现等在那里的其实不是想像中特殊而了不起的景象,仅仅是脚下一块丝毫不起眼的石头、几朵小花,他失望的对老人咆哮,老人没有多加解释。而米尔曼在冷静后豁然明白:为了梦想而挥洒的汗水和沿途雀跃的期待心情交织的过程,就是最大的收获。

“心无旁骛”的纯净状态,从“心”开始。在《庄子.达生篇》中,〈梓庆削木为鐻〉,鲁候问梓庆:“子何术以为焉?”用什么样的技法能制作出那样令人惊叹不已的鐻来?梓庆经过斋戒静心,将庆功、获得爵位俸禄、别人对自己的非议、褒贬等等思想全都排除后,让自己不受外界的干扰,既不求赏赐,也不惧怕遭到惩罚,方才进入森林,还得观察各种木料的质地,精心选取自然形态合乎制鐻的材料,然后动手加工制作,才能制成鬼斧神工的成品来。

简单朴实的生活,并不是非得放下物质上的东西。不重其表面形式,在于修心。少欲、对名利的得失淡些、闯过自己内心对事物表像枝节的束缚,我想在每一个当下就能更加珍惜。

从家中到摄影作品展览场骑摩托车单程至少得一个半小时,朋友们都忙着没法载我一程,关心的问我:“你怎么去?”“骑摩托车。”“如果下雨呢?”“只要天亮着我就能骑。”我回答着。能够当服务人员,是万分荣幸的。其余的问题,都可以克服。回程的路上,脑中有了上面的思维,回到家随笔写了下来。

大陆网友回馈:

没错,简单纯朴的生活让我们可以修身养性,怡然自得,活的轻松自在。心向往之,努力中……

(欢迎来信索取全部文章电子书 。 请 e-mail到 g9200.g9200@msa.hinet.net 小筱收)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