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昔日红尘滚滚 诉尽美浓烟叶铅华

【大纪元3月3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守国高雄县31日电)恋恋美浓系列3─烟叶篇

“每当采收烟叶,总忙到深夜才休息。现在小孩实在幸福”,高雄县美浓镇农会常务监事林华昌虽已77岁,但当忆起年幼采收烟叶繁忙荣景,总是悠游其中;如今烟叶景象已不复见。

“烟叶有公卖局保价收购,确保美浓客家经济来源”,这是前台湾省烟叶耕种事业改进社屏东分社长陈满祥说明烟叶对美浓经济重要注解。但时代变迁,台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后的经济转变,接受是无奈、也是现实的命运。

美浓镇农地5000多公顷,早期一半是烟田。陈满祥表示,民国60、70年代美浓烟田2000多公顷,是高峰期,后来台湾省烟酒公卖局陆续收回烟叶许可证,种植面积逐渐减少。

台湾在9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国烟叶、香烟自由进口,台湾省公卖局停止保价收购烟叶,每年与烟农协商后决定收购数量,目前每年维持约150公顷烟田。

日治时代,日本人引进烟叶,指导客家人士种植烟叶,当时林华昌的父亲拥有大片农地,陈满祥说,日本人在他未就读小学时就教导父亲种植烟叶,引发父亲的兴趣,越种越多,最后达到20公顷,收割处理后由日本人收购。台湾光复后继续栽种烟叶。

每年到烟叶收割季节,即使雇用有工人处理,林华昌与同父异母的10多个兄弟姊妹都要帮忙,晒烟叶树头、串烟叶片,有时忙到晚上11、12时才能睡觉,这是现在小孩子无法体会到的。

“兄弟姊妹一起收割烟叶、串烟叶,工作中彼此间无所不谈,感情很好”,林华昌很向往小时候的兄弟姊妹情谊,他表示,现在小孩间的情感没有他们的好。

烟叶在冬天收割曝晒后串成大片状,这些工作大都由小朋友负责,然后由父母将片状烟叶挂在烟楼中的铁条熏蒸一周干燥后送交烟酒公卖局辅导站定等级收购。

“交工”常出现在谈论客家文化的文章中,甚至有客家乐团以“交工”为名。每当烟叶收割时,“厝边隔壁”就相互帮忙收割,节省工钱,也培养客家人浓郁的感情、人际关系,自然形成所谓“交工”文化。

烟叶从播种、移植、采收、搬运、熏烤、分级到缴卖,期间长达3、4个月,烦闷又操劳的工作造就美浓子女勤奋、纯朴,以及“晴耕雨读”向上的精神。

美浓镇烟叶及养猪产业,让美浓人培育出无数博士,赢得博士之乡美誉,而担任高县国中、国小校长的近40位,占校长总数的1/5。

随后烟叶产业没落,美浓镇农村景观改变,但曾经接受烟叶产业洗礼的客家人,还是难以忘怀当年辛苦而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