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新闻

13岁女孩当爹又当妈 独力拉扯弟妹

【大纪元5月14日讯】重庆女孩张晓凤9岁时,父亲去世;13岁时,母亲离家,从此,她当起8岁妹妹和4岁弟弟的妈妈。5年过去,在艰难撑起这个家的1800多个日子里,已上高二的她始终有一个信念——坚强!绝不向困难低头。去年,她联系上妈妈,期待妈妈回来。

有姐的孩子像个宝

据重庆晚报 5月14日报导,5日下午,张晓凤向老师请假后,跌跌撞撞从长寿川维中学往家赶,家在60公里外的长寿区石堰镇兴隆村4组。这天,弟弟的班主任王莉打电话来说,学校已两天不见她弟弟妹妹的身影。

回到家,摇摇欲坠的土墙屋里,还放着两天前张晓凤离家上学时炒的回锅肉。那张用两根长凳和木板搭成的“床”上,13岁的妹妹和9岁的弟弟正相拥着躺在上面。他们身上堆着家里所有的棉被,可棉被下的身子,仍冷得瑟瑟发抖。

原来,五一节放假3天,张晓凤带着弟弟妹妹插了3天秧苗,当时弟弟妹妹出了一身汗,她没在意,不想感冒如此严重。“我们没力气去学校请假,又怕老师找到家里批评,就将门锁上了。”妹妹张娜说。那扇房门根本关不严实,从里面就能伸手将房门锁上。

到场镇上的诊所买了些药,又熬了稀饭让弟弟妹妹吃下,次日天未亮,张晓凤起床了,她要赶到学校上课。自从上了高中,离家远了,学习也紧张了,张晓凤就不能天天照顾弟弟妹妹,她常常希望妈妈能回家。

张晓凤为妈妈辩护

去年底,她带着弟弟妹妹,第一次去了主城,为了找妈妈,请妈妈回家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可妈妈不肯。5年来,在弟弟妹妹心目中,这个姐姐,就是他们的妈妈,他们的爸爸。妈妈走时,将这个家交给13岁的她。

“那个女人,唉,丢下3个娃儿就走了,说是去打工挣钱供娃儿读书,结果过年都不回来,年三十晚,3个娃儿都是孤零零的。”“5年前她走时,最小的娃儿才4岁,造孽啊。”村里,这样的议论随处能听见。

每次听到这些,张晓凤总要去找对方理论。“妈妈今年寄钱回家了么?”“没有——她身体不好,要看病。”“妈妈过年回家么?”“她忙。”沉默半晌,张晓凤接着说:“今年过年,我们还到妈妈那里一起过的。”

张晓凤说:“妈妈没有不管我们,她在外面打工挣钱不容易,其实她自己也很苦。特别是爸爸才去世那几年,她一个女人带着我们3个孩子……她不可能两头都顾上。”

她完全理解妈妈,因为在主城找到妈妈后,看到妈妈和那个他们管叫叔叔的家,是一间破烂狭窄的出租屋,她就知道妈妈过得并不好:“那房子比我们家里的房子还要窄。”张晓凤说,从那刻起,她不再抱怨妈妈。

爸爸是2000年给别人下力抬预制板摔死的,第二天就是张晓凤9岁生日。妈妈刘淑荣带着3个孩子,开始艰难的生活。张晓凤上初一时,妈妈走了:“这个家就交给你了,妈妈要出去打工挣钱。”张晓凤拍着小胸脯答应:“您放心,我会照顾好弟弟妹妹的。”

那时,妹妹张娜8岁,弟弟张磊4岁。

“这个家全靠晓凤” 

从此,这个由3个孩子组成的家庭,开始了他们固定的生活模式——早上天不亮,张晓凤就起床喂猪、做早饭,然后叫弟弟妹妹起床,吃完早饭一起上学。

两个姐姐都要上学,妈妈一走,4岁的张磊只得一个人在家玩,张晓凤将他锁在家里。自从有次弟弟在家烫伤手后,张晓凤开始让弟弟上幼儿园。兴隆街上一私人幼儿园负责人好心让张磊免费入学,还免费供应午餐。

张晓凤和张娜先将弟弟送到幼儿园提前交给老师,然后再去学校。下午放学后,张晓凤负责做家务,张娜外出打猪草:“没时间种多的庄稼,就只能打猪草喂猪。”周末,则是集中洗衣服、种庄稼、办柴禾的时间。

张晓凤现在个子都矮矮的,只有1.5米高。村民们说,这是她从小干重活,担粪种地压的。猪是张晓凤要喂的,每年喂两头,年终全卖了换成学费和生活费。

张磊从6岁起,就和姐姐一起下田插秧、喂猪做饭;7岁起,开始和姐姐一起扛着工具打谷子了。兴隆村4组组长刘淑云回忆:“最近几年都这样。张磊人小,拿个小麻袋,每次还装不满,小手拽着拚命往家里拖,满头是汗。”

张晓凤77岁的爷爷抹着泪:“这个家全靠晓凤,他三爸三婶长期在外打工,我们两个老的身体也不好,帮不上什么忙。”他连说这3个孙子可怜又懂事,平时三叔不在家,3个孩子做了什么好吃的,还会给多病的他们端点去。

张晓凤学习成绩优秀

初三那年,学校要求每人缴100多元中考报名费,握着家里仅有的200多元钱,张晓凤犹豫了,她想辍学打工供弟弟妹妹上学。班主任急了:“这钱我帮你出,你一定要读高中,将来要上大学,这样才能真正让弟弟妹妹过上好日子。”

张晓凤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市重点中学——川维中学,面对每年1000多元的学杂费,她狠了狠心,将家里两头还未完全长大的猪卖了,还是不够。班主任王玨了解情况后,向学校请示免除了张晓凤的学杂费和生活费。

家庭重担交给10岁妹妹

上高中那天,张晓凤将家庭的重担交给了10岁的妹妹张娜,嘱托她一定要看好家,带好弟弟:“猪不必喂了,你还小。”

张娜永远记得姐姐临走时说的话:“姐姐告诉我要坚强,不要向困难低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为节约往返40元的车费,张晓凤两周回一次家。在学校,她总担心弟弟妹妹在家里有没有烫着,有没有被电着,有没有饿着。每次回家,她总能看到弟弟妹妹坐在门槛上,一身衣服脏黑,眼巴巴地望着自己回家的路,看到姐姐后就立即笑着扑过来,像两只快乐的蝴蝶。

挣学费-孩子心中最大企盼

张晓凤决定打电话请妈妈回家。妈妈终于回来了,但待了两天就走了,她说忙。3个孩子舍不得妈妈走,但当听说妈妈要去给他们挣学费时,孩子们立马止住哭。

“妈妈要打工挣钱供你上大学。”在主城做家政的妈妈说。无论妈妈说什么,张晓凤和弟妹都相信。挣学费,已成为3个孩子心中最大的企盼,也成为他们向那些误会妈妈的村民争辩的最有力凭据。



10岁的妹妹做饭很能干(网络截图)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