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台兴大珍贵史料数位化 寻找老校友授权

【大纪元6月2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郝雪卿台中市29日电)创校已有90年历史的台湾国立中兴大学,保存了许多从日据时代就存留下来的书籍、论文手稿等,兴大将珍贵史料数位化,为了让资源能在网路分享,更展开寻找老校友进行授权任务。

中兴大学的前身是由日本人创立的“农林专门学校”一路改制而成,校方保存自日据时代就存留下来的书籍、论文手稿,纪录着当时台湾在日本统治下的社会经济环境。兴大去年获国科会“数位典藏计划”的补助,将珍贵史料数位化,同时为了让资源能够藉由网路共享,还展开一场跨越古今的“超级寻人任务”。

由于著作权法有“著作财产权,除本法另有规定外,存续于著作人之生存期间及其死亡后50年”的规定,兴大若要将这些史料公开上网分享,必须先取得著作人或家属的授权。兴大查阅日据时期的学生通讯录,发现许多地址已无法考证,加上当时就读的学生以日本人居多,让取得授权的路更加艰难。

兴大发函给各县市的户政单位寻求协助,希望能比对这些老校友的旧户籍地,正好碰上户政单位已完成数位化资料库的建置,顺利取得几笔资料的现址,再以此为依据寄出信函。但因历史悠久,许多著作人都已逝世或迁址,信件纷遭退回。

其中卒业报文(即毕业论文)“刘铭传的农政”作者陈茂诗虽已不在人世,其子陈伯达在接获信件后,还至兴大查证,亲眼见到父亲留下来的手稿论文,激动地流下眼泪说:“我从来不知道父亲这么伟大”,于是协调其他家属成员,签下授权书,让数位化的内容可以在网路上分享,最后兴大在台湾方面一共获得2位校友家属的授权。

在寻找日本校友方面,由于户籍查询有困难,兴大一直无法顺利取得协助。偶然间得知日据时代的日本校友,在横滨市组成“榕畔会”,定期在当地一家“中华料理”餐厅聚会。于是,在餐厅老板的协助下,联络上现任的总干事市村一郎。

去年市村一郎返台参加国小母校的校庆,特地拨空到兴大,携回近100份的日文翻译的授权书及作者名单,无偿协助兴大取得19份卒业报文的授权。其中令人欣喜的是,还包括1位在世的作者平川胜的亲笔授权书。

已高龄80多岁的平川胜,60多年前在台湾就读时,当时是以“台湾的黄麻产业”为主题撰写论文,他签下授权书后,特别附上一封亲笔信及学生时代的照片给市村一郎,感谢中兴大学长年来保存这些珍贵史料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