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海啸后 来台印尼生毕业展现学习生命力

【大纪元6月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叶子纲云林3日电)经历南亚海啸后的流离失所,背负着家人的期待,第一批来台印尼留学生今年毕业了,不让人生大冲击的阴霾掩盖,展现学习生命力,充实知能,将于6月底学成归国贡献所学。

一转眼4年过去了,回想当年,海啸造成多少家庭破碎,未来会如何无法想像,能活下去已算不错,更别谈其他,流离失所之际,世界各地一双双温暖的手伸进印尼,拉起珍贵的生命,带引新希望。

在一群群被关怀的珍贵生命中,有一批学子来到台湾,那就是海啸后第一批来台的印尼留学生,从上厕所要人陪、从中文生疏到侃侃而谈、从陌生到团队合作,师长们看到他(她)们的改变与成长,并谈到这群学生来台缘起与学习过程。

担任印尼学生在台监护人之一的环球技术学院环境资源管理系助理教授张子见指出,华裔子弟的印尼学生来台,主要由印尼华人佛教团体菩提心曼荼罗基金会资助,其中多数是海啸受灾最严重的印尼亚齐省,部分是基金会创办菩提学校的清寒学生。

谈到促成印尼学生来台,张子见谈起一段邂逅说,2004年10月间,菩提心曼荼罗基金会创办人释学源来台参加“国际河流会议”,他在会中专题报告,两人因此结识,并谈及印尼苏门答腊热带雨林保育话题。

他说,同年12月24日发生南亚海啸,各国慷慨援助,台湾也不落人后,但后来因种族、政治等因素发生援助阻碍,正当寻求替代援助方案时,台湾梵音公益协会理事长黄幸娟提出协助灾区学生来台留学构想。

2005年5月,环球技术学院以国际交流名义,邀请20名印尼菩提学校学生来台参访,此举引起台湾红十字会关注并承诺提供助学金,张子见回忆,经与释学源协商,甄选15名学生到环球学院就读环境资源管理、生物技术系、观光与餐饮旅馆系。

另一位促成印尼生来台的关键人物,是刚从印尼亚齐省灾区返台的前台北市政府民政局长林正修,获悉协助灾区学生来台留学计划,也积极奔走,另招募16名受灾学生到景文科技大学就读。

前景看好,但好事多磨,对印尼留学生而言,考验才刚开始,最初因环球学院入学门槛高,有4名学生不符资格,朝阳科技大学表达愿意接受,31名印尼留学生才能顺利来台,来台之后,语言与生活适应问题立即涌上。

就读环球生技系的吴小媚说,第一次离家这么远,会想家,刚来台的一个月,几乎天天躲在被窝里偷哭,还有,虽是华裔,但在印尼几乎不用华语,经过密集训练与中文辅导班,很快学会华语,但读与写仍是问题。

就读环管系、成为环球学院首位考上台湾大学森林环境暨资源系研究所硕士班的吴恒基说,印尼生英文能力普遍不错,有些老师就允许用英文写报告或考试作答,而印尼生最多的生技系,因为有一群英文极佳的留学生,硬是把教科书换成原文书,曾经传为话题。

环球学院校长许舒翔说,印尼留学生面临适应大挑战,但也因此激发积极、主动、投入学习的行动,甚至比台湾学生还用心,参加校内外活动不落人后,虽然刚开始因环境生疏,但适应后也能充分融入台湾生活。

许舒翔表示,环球学院积极参与并推动国际合作案,印尼留学生即其中一例,以印尼学子在台湾学习环境资源管理与保护、生物技术等,归国后将能贡献在环境保护、农业生技等发展,未来远景一片看好。

被昵称为印尼留学生台湾妈妈的梵音公益协会理事长黄幸娟说,生活习惯不同,台湾一年四季变化,对印尼生都是全新考验与适应,虽然期间也曾发生所谓叛逆情事,但事件过后,反而是另一种成长的开端。

黄幸娟表示,与这些留学生原先就认识,在印尼时看到他(她)们受到家长的呵护有加,因为家庭经济问题,要读大学相当困难,如今来台留学,她看到青年学子们学到独立自主,在就学各自领域认真学习,“长大了”写在他(她)们的脸上,感恩台湾社会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