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探索

通往天人合一之路(4-2)

物质的运动和意识的运动

我们还无法确定,怎么可以武断地说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呢?这一说法太过于牵强、武断了。

在空间、时间、物质以及我们人的意识之间关系作用下,就知识论范畴来看,物质的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意识是运动的,并且意识的运动是先于物质的运动的:

一、只有我们把物质的运动看作是相对的,我们才能认识事物,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前面我们已分析过,若物质是不断地运动、变化的,人就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我们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无从谈到认识事物。

康德承认“物自体不可知”,但他把“物自体”放在一边不管它,从而去认识事物。他的认识论实质上也是把物质的表象运动看作是相对静止的,否则他的“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

我们认识事物,只有把对象钉死在某一时间、空间上,在这一时空,它是不变的,而在那一时空,它变化了。从而我们寻找出事物变化的因果律,这个事物就被我们所认识了。实际上以经验实证论来看,物质的变化只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因为认识后的对象,万变不离其中,它是有因果律可循的,否则人在物质世界中就无所适从了。

这个前因后果的实证,是人的内感官把表象的出现将时间分割为前后若干部分,时间本身是没有间断的,我们之所以说时间有起始、继续、终结,都是意识的作用。对对象作空间的位置,也是意识的作用。

意识只有把物质表象视为相对的运动,我们才能把握对象,如果是绝对的运动,我们人如何认识它呢?人的意识只有超越表象的运动,才能给予对象以概念。如一个轮子运动过快,我们根本看不清它是什么,我们就不知道它是一个轮子。出现要有一定的量,认识才有可能。就是说,意识一定要把这个东西表现的运动量掌握了,把它放在一个括号里来审视它,才有能力认识它。以此来说,意识的运动,是超越被认识物的运动的。

二、如果我们把物质的运动视作是绝对的,就无从谈论认识论的根据律,理性经验就无法成立。列宁特别反对经验主义,也是出于他们只承认物质是唯一的运动者。世界只有物质在运动,人的思维(意识)没有运动,如何去认识事物?它在变,你不变;它已跑了十万八千里,你既在原地不动,你能抓住它吗?

人的意识只有把对象认作不变时,才算是把握对象的本质。就此而言,我们只有在把物质当绝对静止、没有运动时,才可能宣称“世界是物质的”。如果我们的意识还没有抓住物质的本质,物质在不停地运动变化,我们说世界是物质的就不实际了。这个“物质”就成为某些作摸不定的东西的代名词。

三、把物质的运动视为相对的,有利于人生对价值的判断,也就是尼采所说的“估价”。如果物质是绝对的运动,一切都是流动的,人如何把握绝对真理?理性的绝对理念——上帝、意志自由、灵魂不死等人类赖以生存希望的支柱就成为泡影。唯物辩证法把活生生的,运动着的意识让位给无法求证的物质,是一个非常愚蠢的观念。如马克思他们把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如果真的能实现了,人又有什么幸福呢?一切都是物质的,世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外,什么都没有,人生毫无意义。

四、如果以康德对时间、空间的观点来看,则物质的运动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康德认为时间、空间是感性的直观形式,而不是唯物论者说的时间、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康德认为空间不表现物自体的性质,也不表现物自体互相关系。这样说来,物质是不是运动的我们就无法确定了。我们看到的只是表象的运动。而康德认为时间是内感官的直观形式,没有内感,时间也就消失了,所以变化也是相对于人感知而说的。

此外,唯物办法法把物质的运动分为五种基本形态:1、客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变动;2、波和粒子的运动;3、原子的化合和分解运动;4、有机体的运动;5、社会运动。这五种运动形态是否包括了所有物质运动的形式?在此且不置评,问题是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的,说这是物质运动的守恒性。这个说法,等于承认物质是不变的。不变的东西又有运动,那么这个运动意味着什么呢?

这种运动就是一种运转,它永远是那不变的物质运转,我们说“运动就是变化”,而这个运动的基质是不变的,这就等于说物质没有运动。也可以叫做“旋转”。一个守恒不变的物质,又有其运动,而运动又意味着变化,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再说,唯物辩证法凭什么说物质的运动是五种形态而不是七种八种或二三种呢?这个五种形态的断定不也是意识的结果吗?是意识给这些运动划括号的。

因为物质的运动不会停止,那未来的运动是什么我们就不能妄下结论?显然马克思他们是用理性的推断得出来的结论,这点是不符合物质决定论的。从老子的“道”来看人生“没身不殆”(老子《道德经》52 章,271 页)的永生观,则人是可以溶入这个宇宙运动的。他感悟到与宇宙、自然一起运转,容为一体,才能“没身不殆”。固说,运动既有《道》,那么这个《道》是不会变化的。若变化,人就无法把握,无法把握,就得不到永生。在论及理性以后,我们再加于论述。



中国古代哲学家 ─ 孔子

我们对儒、道两家悟道作一简略分析后,再来看中西两条发展哲学的道路不同,其得出的效果也不同。中国哲学缺少理性思辨,没有发展出发达的科学精神,科学相对落后于西方。西方哲学有了理性的逻辑思维,将人的思辨能力发展到了极致,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但正因为这个理性无穷的诱力,使人无法争脱理性的枷锁,终将受理性所蒙蔽,理性的欲望是要挑战这个无限的宇宙世界,探究出它的奥秘,问个水落石出。但这个无限的宇宙世界,怎么有此可能?因此就形成了二律背反,人获得绝对自由或打破沙锅问到底是不可能的。《摘自本书》

(待续) (转载自黄花岗杂志社《通往天人合一之路》一书)(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