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童年受创的成人也需要关怀 

【大纪元9月16日讯】(据中广新闻刘映兰报导)“莎曼珊”这个英文名字在国外是年幼曾受创妇女的代名词,起源于在家暴中长大的莎曼珊‧薇佛。从小莎曼珊就在父亲的施暴下过着痛苦的生活,在她14岁的时候 就罹患了焦虑症、重度忧郁症等,莎曼珊曾多次企图自杀,索性在英国政府的协助下,逐渐帮莎曼珊走出童年的阴霾。而莎曼珊真实人生的故事 也让人们开始重视童年创伤的问题;莎曼珊后来将走向复原之路写成一本书,帮助许多人。

励馨基金会指出,在台湾也有广大的莎曼珊族群,励馨以去年国内家暴性侵通报案件8500多件,每个家庭平均1.2名子女计算,全台暴力目睹儿至少1万多人,这些童年受创的莎曼珊一族每年累计起来,励馨推估,目前台湾社会有超过100万的童年时期创伤幸存者,励馨执行长纪惠容说,推估大概有160万人,这些成人可能有忧郁症、会自残等等,会自残等等,这也严重伤害台湾社会的经济力,所以觉得这一块应该被重视。

而令社福团体忧心的是,台湾社会目前几乎没有提供童年受创成人的服务,也就是社会的资源都集中在正在受创的孩子,或是被家暴的妇女…。但只要是“不当的对待”就会在人的身上留下难以抹灭的记忆,而这些记忆会伴随着这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当遇到某些情绪低潮的时候,过去受创的经验,加上现在的困扰,即使成人也可能面临精神崩溃,华人心理治疗研究发展基金会执行长、精神科医师王浩威说,“创伤”比一般人想像中广泛,很多时候以为创伤过去了,但在某些时候又会出来。

在精神医学上并整理出三个面向,这是在童年时期受创后会显现出来的症状:包含经常容易处于恐惧、无助、做恶梦、分离焦虑、愧疚和易怒的心理影响;在生理影响方面,受创者可能会容易有身体伤害、语言认知及情绪发展迟缓、容易疲倦等症状;而在外在行为影响,则有行为退缩、偏差习惯、攻击或欺侮别人等带来的人际关系不佳的问题。

励馨和基督教等宗教团体投入童年受创成人的咨商辅导,有时透过团体治疗、有时提供戏剧治疗,也有的时候鼓励创伤者创作迈向复原旅程,励馨发展部部长王玥好说,因为很多受创者认为创伤是很丢脸的事情,所以不敢跟别人说,这会让他(受创者)跟人有隔阂,但在治疗团体中受创者可以找到归属感。

成年人经常被认为可以妥善处理自己的情绪、所遇到的问题等,但这些童年受到心灵创伤的成人,表面上不若身体受暴者容易分辨,反而一般看起来都很“正常”,但医师指出,童年受创的目睹儿如果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受到关爱治疗,童年的阴影会一辈子跟随,容易在遇到感情问题、家族中有人生育或死亡等事件时爆发精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