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過年參拜祈福慶團圓「初二回娘家」台5代600人團聚

人氣: 28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3年02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灣綜合報導)根據中國民間傳統習俗,為求來年平安順利,許多人會到廟宇拜拜祈福。過年期間台灣參拜人潮不斷,各大廟宇香客湧入香火鼎盛。 年初二是回娘家團聚的日子,台中太平張姓大家族今年5代超過600人團聚,家族成員年紀最大的是96歲的高祖母張楊嬌娥,最小的則是只有40日大的玄孫張季淳 ,五代連續15年同堂互道恭喜。

廟宇參拜祈福

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副董事長李豐楙教授說,在台灣過年的習俗在除夕夜吃團圓飯之後,初二回娘家、正月十五賞花燈、猜燈謎、吃元宵等等。過年習俗非常的多樣,從學理上來講一年的更新,從舊的年到新的年,當中有一些信仰、習俗,都是為了要表達「除舊佈新」的想法。 從過年除夕夜以後,一直到了元宵十五,都有很多預期未來一年有好兆頭的習俗,例如徹夜等到廟門開「搶頭香」。

台灣嘉義縣新港奉天宮新春「開廟門、搶頭香」活動,農曆大年初一子時舉行。(中央社)

中華傳統文化 敬天敬神

在台灣為求新的一年平安順利,民眾總會闔家到廟裏拜拜祈福。在廟宇內,滿桌的貢品及湧入的無數信眾,讓莊嚴肅穆的廟宇顯得熱鬧喜氣。民眾在檀香繚繞間,家人前來膜拜祈福,手中幾炷清香祝禱,祈求神佛慈悲垂祐。而在古人敬天敬神的文化中,燒香禮佛的真實意義在於表達對神佛的尊敬、感激與懷念。人們拜佛、敬神重視個人道德、堅持正義,並願意為他人付出關懷,相信必能得到神佛的保佑。

2月12日大年初三雖然天氣微陰,台北市指南宮一早仍吸引許多民眾上香參拜祈福。(中央社)

張氏大家族初二回娘家團圓

李豐楙說,初二回娘家是另一種方式的團圓,也回娘家去團圓。以前正月十五看花燈、吃元宵代表圓滿,大家吃完元宵再圓滿一次,然後分頭去工作。現在則是約大年初五,新年慶祝活動已接近尾聲。

張氏家族初二回娘家五代同堂,六百多人齊聚老古厝吃團圓宴,團圓飯分兩梯次開飯,席開60多桌。張氏家族團圓飯已經連續吃15年,高祖母張楊嬌娥的最大的心願,「子孫們繼續努力開枝散葉,多子多孫才多福氣。」

67歲的張文田說,初二家族聚會規模愈來愈龐大,費用由親友樂捐,不足部分則由堂兄、禮坊創辦人張豪城贊助,一來可避免有人不好意思出席,二來更可延續家族情誼。 55歲的張伯珠說,每年都期待初二回娘家,因為很多堂兄弟姊妹一年只見上這一次面,所以朋友邀約過年期間出國,她一律都拒絕。

張氏家族已經開枝散葉23代, 因為家族龐大,還有人彼此沒見過面,有的是年初二回來團聚才開始認識,他們過年彼此說著吉祥話,小孩人人都有紅包拿,新年過的喜氣洋洋。

屏東里港藍家400子孫齊聚一堂

屏東縣里港藍家初二回娘家,約400名子孫齊聚一堂,席開30桌。藍家是在康熙60年由第一代藍鼎元來台,他的兒子藍雲錦帶族人到屏東里港開墾,至今已有270多年歷史,而藍鼎元後來成了大清廣東府知府,曾撰有「平台紀略」。 藍家發表家族新書「空靈跫音─里港藍家大厝內滄桑三百年」,由藍孟德撰寫把家族的歷史完整保存。

澎湖初二娘家宴席開625桌

此外,澎湖六個村里初二席開625桌,超過6千名出嫁女兒與家人熱鬧圍爐。澎湖娘家宴始於白沙鄉赤崁村,據說是因為女兒初二回娘家作客,不下廚幫忙又說不過去,娘家宴讓婆婆媽媽省了不少麻煩。近年娘家宴規模愈辦愈大,已成為地方盛事。

(責任編輯:孫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