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點亮希望系列報導》

李振隆幫街友找回生命尊嚴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2日訊】自由時報 ◎圖文/記者陳信仁

成立「恩友中心」

「奇異恩典,何等甘甜,……」屋內傳來柔和甜美的詩歌聲,很難想像這群發聲者曾是蓬頭垢面徘徊街頭的流浪漢,以及生活在社會邊緣的貧寒家庭,如今個個臉上容光煥發,充滿喜樂、讚美的心靈,令人不禁好奇他們背後的動力為何?

捨優渥生活關懷弱勢

「付出,讓我收穫更多!」放下名建築師的響亮頭銜、捨棄優渥生活的享受,建築師李振隆全心投入街友、貧寒者的社會關懷行動。從篤信佛教轉變為虔誠基督徒的李振隆微笑說,「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若不是神的恩典,將我從死裡找回,恐怕現在還沉淪在競逐財富的盲目生涯」,見到街友們的轉變,李振隆心中感覺無比豐收。

包括北港朝天宮等國內多間大型知名廟宇,都曾在李振隆領導下,完成修護規劃設計;曾在東南亞投資經營五星級飯店、大型遊樂場,讓李振隆快速累積財富,儘管頂著名建築師等耀眼的光環,充滿人文生命關懷的他仍時刻深深思索,生命的意義為何?

受洗後的李振隆全心追求基督教信仰,在深刻體會到耶穌基督對他的愛與恩典後,支持他毫無猶豫投入社會關懷行動,見到孤苦無依流落街頭的人們,李振隆開始主動接觸問候,進而成立「恩友中心」,提供散落各處且為數眾多的街友們一處心靈與生活的避風港。

在李振隆積極奔走努力下,台北、板橋、台中、南投等地陸續為街友、貧寒者設立「恩友中心」,雖然資源有限,但每天中心仍持續提供兩餐、盥洗、醫藥等服務,還把房屋出租給無家可歸的街友、貧寒者暫時居住。李振隆認為,教會就像一個家,當街友、貧寒者沒有家的四壁可倚靠時,教會要當這群社會邊緣人最後一面堅強有力的牆。

面對形形色色背景迥異的街友、貧寒者,「恩友中心」中,所有「服事同工」都必須應付、處理街友酗酒、鬧事等各種狀況,甚至無理的要求等疑難雜症,在鍥而不捨付出愛心關懷及忍耐下,街友漸漸有了轉變,不但接受基督信仰,還會主動打掃附近公園、街道環境,並主動關懷其他街友,成為共事的同工。

李振隆說,恩友中心堅持「先福音、後救濟」的精神,除了提供街友、貧寒者基本的溫飽需求及貧寒救助外,傳揚基督的福音才是最核心的出發點。

李振隆認為,街友、貧寒者不是只有物資上的缺乏,更欠缺的是心靈上的飽足,若沒有給予同樣的尊重與關懷,救濟只能滿足一時的需要,在恩友中心,每個人都是同等的,同樣都是神所愛的子民,享有一樣的恩典與祝福。

恩友中心的街友、貧寒者來來去去,李振隆曾發現有段時間竟然減少了,經詢問同工,始知有的街友早已重新找回人生的目標,再次站起邁向新生活。李振隆表示,恩友中心除了傳福音、供應餐飲外,也主動尋求廠商協助,提供代工或工廠工作機會,街友們根據本身工作量,賺取所得全歸個人所有,甚至還有人被廠商聘僱成為正式員工。

曾遭黑道威逼不退卻

無私、無怨、無悔地付出,讓街友、貧寒者找到重新站起的支撐點,不過如此奉獻也非一帆風順、處處獲得肯定。曾被黑道份子揚言對其不利,甚至持刀當面威脅殺害的李振隆說,很多街友被詐騙集團、販毒者、黑道份子控制當成工具,恩友中心被視為「擋人財路」,但惡勢力的威逼並未讓工作人員退卻,反而更勇敢投入。

患有遺傳性多囊腎的李振隆遭受病痛苦楚,也曾面臨事業谷底的人生低潮,但他從未向命運低頭,更清楚明白神要帶領他全心投入街友、貧寒者的關懷工作,縱使街友問題複雜,經費來源短缺,但李振隆相信神的恩典絕不會短缺,藉著神的話改變生命及價值觀,讓街友、貧寒者找回生命的尊嚴與意義,重返社會。(記者陳信仁 )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